评点|一个有趣的老头解读另一个有趣的老头( 二 )
齐白石和韩羽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来自农村,都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都非科班出身,又均书画兼长。两人还都多才多艺,齐白石在书画之外能作诗,特别是题画诗为人称道,韩羽则以杂文见长。二人文字均犀利而有洞察力,又见生活的趣味。两人对乡土都有着深深的眷恋,也都有对农村生活的准确把握,并乐于创作此类题材的作品。
齐白石于传统文人士大夫情调之中,注入一股乡间原力,写出乡间农人生活,绘出湘潭的田间风光,成就了他“红花墨叶”的花鸟世界。韩羽笔下的瓜田雨丝、荒村野戏,一任其土,方成所谓“土法上马”。
正是有如是许多相似之处,韩羽看齐白石更独具只眼。他评点齐白石从两处着手,一是画本身,一是由画而来的人生感悟,亦可说是画外之话或者弦外之音。
对于画本身,韩羽本是画家,比一般读者体会更深。如对《柴筢》这幅作品的评点:“柴筢就器物讲,应说‘简单’;从绘画讲,又应说实不‘简单’。看那弹性的筢柄,硬挺的筢齿,不同部位的不同质感,在显示出画中柴筢的‘简单’中的‘复杂’。”又如评论《稻束小鸡》,“白石老人也曾就‘半’字作画,《稻束小鸡》一画中就有个半拉身子的小鸡。且莫小瞧这小鸡,虽然画面上已有了八九只小鸡,唯它才是这画的‘画眼’(诗有‘诗眼’,画也有‘画眼’)。”评论《牡丹》时写道,“利用‘形式感’画出了不是‘大的牡丹花’,而是牡丹花的大。”评论《青蛙蝌蚪》,看出了“风樯阵马”。
这些评论点出白石老人在绘画技法上的高超,平平无奇又无甚美感的柴筢,在他笔下有了质感、软硬和弹性。半只小鸡,所说的是构图要点,如何寻找画眼。大牡丹和“风樯阵马”则由画之法近于画之道。此外,韩羽还论述了画面与题款的关系等。一般观众虽也能感到哪些画好哪些画不好,但往往对为什么这张好那张不好无法言说。看了韩羽的评论,便会有“原来如此”之感。
至于画外之话,韩羽从齐白石画作中产生了许多生活感悟。白石老人《夜读图》画一童子伏案而睡,旁边有书籍、笔砚、油灯,题曰“文章早废书何味,不怪吾儿瞌睡多”。只看画与题已很有趣味。韩羽回忆儿时在外公家,外公对他放任而只督促小舅读书的经历。小舅因不能出去玩对他极羡慕,缺少玩伴的韩羽有时不免在院子里大喊一声“小舅念完了没有”,乡间儿童生活趣味跃然纸上。
评著名的《人骂我 我也骂人》时,写道,“用老百姓的话说,学会不生气,再学气死人。齐白石也有过不舒心的事,也受过气,也斗过气。他的招数,不是‘取瑟而歌’,更干脆,拿起画笔直戳:‘人骂我,我也骂人!’”一句“用老百姓的话说”真是痛快。布展者也小小戏谑了一下,把白石老人著名的侍女背影图展了出来,这幅画背后老人和王梦白的笔墨官司虽然是画家斗技,恐怕暗中也没少动气,不过老人也实实在在用笔怼了回去。
这一篇篇不长的文章,被韩羽用他独有的天真笔体,工整地写在四百格稿纸上,又呈现在观者面前。展中有一张韩羽的《听雨图》,画面中部是一间草棚,孩童支颐而卧,画面下部纷杂的色块仿佛是点点浮萍,漫天雨丝飘落。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苍茫天地间只有我在与古今万物沟通。这里面所含的是一个望百老人的人生感悟和境界,他正是用这样的状态与另一位老人的作品沟通。
韩羽与白石老人的相通不是绘画题材、表现方式或者样式的相同,是精神上、看法上的。白石老人花鸟、人物、山水都涉猎,韩羽则侧重人物,其中又以戏曲人物见长。白石老人画作有南方的润泽,韩羽则多北方乡间的尘土。两人都创新,白石老人是站在传统绘画角度的突破,韩羽则多了现代意识的自觉,如黄苗子所言“土极而洋到了家”,也似张仃的“毕加索加城隍庙”。
- 秦娥#世间五味俱全,可我只想要你一个人给的甜
- 胡曹&一个真正厉害的人,懂得“空杯理论”
- 蝴蝶迷@鲁智深武松有十一个兄弟,宋江有八大金刚和蝴蝶迷,打起来谁会赢?
- 招聘|寒假只有一个月,有必要实习吗?
- 锦鲤抄#初中生最爱听的3首“古风歌曲”,特别最后一个,堪称学渣“福音”
- 稀为贵@62岁的白居易终于抱上了外孙女,开心写下一诗,对出一个千古绝对
- 九灵元圣@九灵元圣地位那么高,为何甘当坐骑他的主人有另外一个身份
- 金缕衣&再忙也要背下这30句古诗词,立即让你提升一个境界
- 设计师|载入史册的中国大桥,整座桥没有一个桥墩
- 道理|过一种反“鸡汤”生活|一个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