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得字怎么写( 三 )


变画为点变连为断
我们知道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 。而隶书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水旁)、四连点(火旁)等等 。
此外,隶书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大开了书写的方便之门,后来楷书更发挥了这种方式,更允许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 。
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写篆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不现痕迹,而隶书则有意强调提按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 。这与后来的楷书已很相近 。
(二)点画写法:
1、隶书点画的写法于篆书有明显的不同,篆书的点画可概括为点、直、弧3种,而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永字八法中的8种笔画 。在用笔上,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
2、隶书的点有中点、上点、左点、右点和横点的不同 。中点的写法是落笔后,提笔逆锋向上,转笔回锋向右,顿笔向下,继回笔收锋于点内 。隶书的点与篆书的点不同的是,已有倚侧的变化 。上点的写法略同中点,只是末笔不向点内回笔收锋,而想向下渐提出锋 。左点和右点及横点的写法与上点的写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锋的方向各不相同 。
3、隶书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写法与左点、右点写法相似,不同处是末笔出锋较长 。
4、隶书竖的写法于篆书相同 。
5、隶书的横有短横和长横两种,短横起笔逆入平出,横末护尾,略似篆书 。长横起笔藏锋向上逆入,继之用方笔折下转向右,使之成蚕头的起笔,继而向右行笔,笔稍涩,不可浮滑,至横的三分之二处,按笔带出一向下的波凹,继之提笔稍向上翘出锋,形成雁尾 。这一运笔又称为波磔 。
捺与长横的写法相似,只是笔势向右下,较横更舒展 。
撇的写法,与写左下挑相同,起笔后用过笔向左下行笔,行中略增曲势,至全画三分之二以下处用力顿笔,到画的末端捻笔外旋,略提向左上,回笔收锋于线中 。钩的写法有几种,这里只介绍常用的长钩的写法,出锋后不提而是用过笔向下行笔,行至竖下端再依次蹲笔、挫笔、顿笔向左画近似水平的圆弧,至弧末提笔出锋 。
另外,隶书的书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如一字中有数横相迭时,一般是最末一横写成带蚕头雁尾其余都是短横 。如一字中既有长横又有长捺,一般是长捺用蚕头燕尾,长横不用,如“大”的写法就是 。如横在别的笔画包围之中,横的写法也不用蚕头燕尾 。就是说,蚕头燕尾在一个字中只能出现一次,否则就会影响字的美观,所以前人说“蚕无二色,燕不双飞” 。
6. 用隶书怎么写汉字两个字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