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草书怎么写( 二 )


草书规矩只准竖连 , 不准横连等等 。如果不先摸清这一规律 , 匆忙落笔 , 超出规范 , 便成天书 。
盘旋使转幅度大小掌握不住 , 便成为另外之字 , 如“知、去” 。“鹭影不来秋瑟ワ , 苇花伴宿路瀼瀼” , “ワ”就是符号 , 这些符号可写成“ワ、ン、゛” 。
醉来信手两三行 , 醒后却书书不得 。其书字符号的两点之末 , 便被“不”借为开始 。
“旋转幅度大如仙” , 如果‘仙’字不以楷则完成 , 便会写成‘心’字 。类似了‘心’字 。
于右任先生说过:“余中年学草 , 每日仅记一字 , 二三年间 , 可以执笔” 。今日我们可以借鉴此法 , 更以边学边识 , 边学边记 , 找出规律 , 熟悉面貌 , 谨记法度 , 乃为学草者第一要务 。
怎样识 。①先将所临之帖的字去识 。
②识所临范本的文词大意 , 了解他书写时特定的背景 , 分析其思想情怀和艺术构思 。③识使转大小 , 收与放的程度 。
如果临前不识 , 就会像孙过庭所说:“心昏拟效之方 , 手迷挥运之理” 。二、欲学草书 , 先背草帖 。
草书特点是笔意连绵 , 一气呵成 , 使干、湿、浓、淡合理分布 , 揖让有度 , 顾盼生情 , 萦绕盘旋 , 气韵贯通 , 下笔果断 , 才能神生纸上 。前人法帖往往如是 , 我们临写时宜得如是安排 , 才能达到入帖手段 。
临习草书与临习其它书体不尽同者 , 章法与点划结体是同步进行的 。这是因为草书连绵不断 , 迂回曲折 , 变化多端 , 意到笔随所决定的 , 它有着易见的整体感 。
由于这些点、线的忽长忽短 , 骤提骤按 , 急转又折 , 方虚即实的瞬间变化 , 和连绵不断的态势 , 一着笔便要果敢进行 , 不允许片刻思考 , 若不先读熟记内容及这些变化 , 怎能落笔果敢 , 进入碑帖 , 再出碑帖之目的呢?背什么?①背内容 。②背字的态势和字与字牵连的摇摆动势 , 将其体察所得 , 默记在心 , 把范本上‘静’的笔划 , 演练成动的形质 。
③既背墨划的使转成字 , 也要背这些墨划之间所呈现的空白 。使转大小和空白留法 , 往往形成这个书家的面貌 。
古人所说的“细玩熟观”、“学而思 , 思而学”的经验是可取的 。力求从字间、行间、整篇布白的深入理解 , 加强记忆 , 可获四美:即线条美、结体美、节奏美、意境美 。
清代姚孟起说:“古碑贵熟看 , 不贵生临 , 心得其妙 , 笔始入神” 。是临帖可贵的经验谈 。
三、写草书要乍徐忽疾 , 骤提即顿的互换用笔 。草书要先立大调子 , 强调韵律和节奏感 。
在一幅字内 , 其跃动现象 , 时而如大海波涛 , 时而如平湖微波 , 因而在用笔上就不能像其它书体用力均匀 。有时则须大起大落以通身之力送之 , 有时则轻提出笔偶相带过 。
有的则速到迅雷不及掩耳连绵不绝 。如张旭《古诗四帖》中“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 。
有的则缓以会心 , 笔断意连 。如“王子复清旷 , 区中实譁嚣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