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字口字甲骨文怎么写( 二 )


释“咎” 主要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 。《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 。
各者,相违也”,不确 。《说文?人部》:“咎,灾也 。
从人各 。各者,相违也 。”
段玉裁注:“天火曰灾,引申之凡失意自天而至曰灾 。《释诂》曰:‘咎,病也 。
’《小雅?伐木》传曰:‘咎,过也 。’《北山》笺云:‘咎犹罪过也 。
’《西伯戡黎》郑注:‘咎,恶也 。’《吕览?侈乐篇》注:‘咎,殃也 。
’《方言》:‘咎,谤也 。’[从人各]会意 。
[各者,相违也]说从各之意 。”段玉裁注中罗列了“咎”字在典籍里的诸多用法,但是对“咎”字是如何会意的问题却没有深究 。
【口字口字甲骨文怎么写】 甲骨文中已有“咎”字,其形体主要有两种,第一形是上下结构,且上为倒“止”下为人的侧面状,第二形是左右结构,而构成部件则和第一形的相同,即倒“止”和人的侧面状这两个部件分列在字形的左右 。也就是说,“咎”字的这两种甲骨文形体还没有“咎”字字形下面的“口” 。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在“咎”字条下曰:“从人从夊,所会意不明 。”徐中舒认为“咎”字在卜辞中用如“降祸之义” 。
先看一下“咎”在卜辞中的用法: (1)“贞:父乙咎王 。”(《甲骨文合集》2253) (2)“贞:惟父乙咎妇好 。”
(《甲骨文合集》6032正) (3)“己巳卜:祖乙咎 。”(《甲骨文合集》21542) (4)“戊申贞:无咎 。”
(《甲骨文合集》21952) 上述第(1)例中的“父乙咎王”即“父乙降祸于王”之义,第(2)例的句型同第(1)例,第(3)例“祖乙咎”即“祖乙降祸”之义,而无“咎”的对象,第(4)例的“无咎”即“没有灾祸”之义 。“咎”可用作动词的“降祸”义,也可用作名词的“灾祸”义 。
然而,要弄清楚“咎”字是如何会意的以及“咎”字的本义在其形体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首先应该理解“咎”字的构成部件的倒“止”的确切含义 。“止”的甲骨文形体为人的足趾状 。
“止”即“趾”的初文 。“止”在甲骨文构形中的部件义,可用来表示脚的运动,如“步、正”等字中的部件“止”的含义,不过有不少部件“止”则是脚的运动的引申义用法,以表示各种运动义 。
而“咎”字的构成部件的倒“止”状,在《说文》中作“夊” 。《说文》:“夊,从后至也 。
象人两胫后有致之者 。读若黹 。”
《说文》所收的“夊”就是甲骨文构形部件的倒“止”状,即“止”的平面朝向为向下的方向 。《说文》的“读若黹”,则表明倒“止”状的“止”和平面朝向为向上的“止”读音相同,而“从后至也”的解释则不准确 。
在甲骨文为上下结构的形体中,“止”可以出现在形体的上方或形体的下方,再加上“止”的形体有平面朝向向上和向下的两种不同方向, 实际上“止”在甲骨文形体中有四种情况 。其一,“止”在形体为上下结构的下方且“止”的朝向为向上,如“逐”,甲骨文字形上为豕,下为方向朝上的“止”,所表现的实际运动方向是深度方向,[1]即后面的人追逐前面跑的猪 。
其二,“止”在形体为上下结构的下方且“止”的朝向为向下,如“麦”,甲骨文字形上为麦状,下为方向朝下的“止”,表示字形上方的麦由上往下的运动 。“来、麦”是同源分化字,“来”的字形为麦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