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原因不完全是因为试验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该校的试验面向全体学生,不再局限于部分优秀学生,这就为研究性学习成为高中必修课的"可行性"提供了可贵的试验依据 。由此,七宝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推广价值 。
在介绍上海七宝中学的经验时,我们不止一次听到一些校长朋友的议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是处在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日新月异发展中的城市,这种独特的经济、文化条件是其他地区和省份可望不可及的 。言下之意,研究性学习在上海可以开展,在其他地方则很难进行 。
带着这一问题,从1999年开始我们又先后在深圳、江苏、黑龙江、河南、天津、成都选择了一些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 。这些学校有的在省会城市,有的为企业学校,有的在县城、属当地的最高学府,有的则在远离县城几十公里的农村 。
虽然在这些学校开展实验的时间前后不一,但实验的结果都非常相同,令人满意 。参加实验的教师学生对课程有评价很高,一位校长深情地说"你们所做的实验真是功德无量,让学生焕发起从来没有过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 。
"从我们在不同地区的实验结果来看,研究性学习不仅上海可以开展,大城市可以开展,设在中小城市、农村的学校同样可以开展 。这一结论说明,在目前的中国普遍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并不是脱离中国实际的空想和幻想,只要下工夫,创造一些条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
但是,上述结论并不意味研究性学习可以轻而易举、毫无困难地在各地各校成功地实施 。相反,根据我们实验的体会,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在中小学实施研究性学习还有很大的阻力和困难,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配套的工作 。
否则,再好的改革计划,如果不创造不具备成功的条件,最后都将转过来成为改革自身的障碍物 。分析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阻力和困难,下列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
(一) 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教育文化对研究性学习形成的巨大阻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教育文化历史的国家 。
这种历史,一方面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不得不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 。从公元606年开始,中国实行科举取士制度 。
虽然这一制度主要用于选拔官吏,但是它以知识和对知识理解记忆的熟练作为选拔任用的唯一标准,因此它也就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尤其是久而久之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慢慢形成了以科举为特征的教育文化和教育价值观 。这种文化特别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实用性,以读书学习为获得个人实际利益的敲门砖,反之没有好处实惠就不读书;这种文化以考试为中轴来组织教育活动,所有的学习内容以考试内容是否涉及为取舍标准,以能够以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的教育追求;这种文化重记忆和背诵,强调统一规范,不能有个人独立见解,用知识的拥有量和熟练程度来衡量人的聪明与才干;这种文化只推崇读书、动口、动脑,将远离体力劳动和生产第一线看成是唯上唯荣之事,而对动手实践则贬之又贬等等 。
中国这种特别的教育文化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案例 。从近代开始,虽然经过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改革,但是中国人潜意识中科举文化并没有被触动,其影响时至今日依然根深蒂固,不可低估 。
记得一位校长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一个中国教育代表团去国外某一所中学 。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