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的行书怎么写( 二 )


又战功曰多,见【周礼·夏官·司勲】 。
又荒俗呼父为阿多 。【唐书·德宗纪】正元六年,回纥可汗谢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
3. 书法中:什么是“集”字 书法术语 。
1、指将前代某一书家的字迹搜罗并集成的书法作品 。《徐氏法书记》所载“梁大同中,武帝敕周兴嗣撰《千字文》使殷铁石模次羲之之迹,以赐八王”,便是最早的集字 。唐初怀仁集王羲之行书成《圣教序》,是最早的集字碑刻 。近人康有为称:“古今集右军(王羲之)书,凡十八家 。”可见此风之盛 。2、指临习古人书法,食古不化,亦步亦趋 。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称:“元章(米芾)书大段出于河南,而复善摹各体,当其刻意宗古,一时有集字之讥 。迨既自成家,则惟变所适,不得以辙迹求之矣 。”
4. 常这个字的行书怎么写
“常”,读音:[chang],第二声;部首:巾;具有以下几个含义:
1. 长久不变:常年
2. 姓氏:常
3. 不止一次:经常
4. 普通的:平常、常人
造句:
5. 长久不变:我常年住在这个城市 。
6. 姓氏:这位先生叫常三丰 。
7. 不止一次:我经常来这家餐厅吃饭 。
8. 普通的:这只是一次很平常的聚餐
“行书”的“行”是行走的意思,但不是快走也不是慢走,而是已正好的速度行走,它是在隶书的根源上发展的,所以和隶书有点相似,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比楷书写的更快,比草书容易辨认 。
行书的书法家中,属王羲之最出名,可谓是行书的顶尖代表人物,他创立了南派行书艺术,对行书的影响颇为深远,代表作有《兰亭集序》等 。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 行书同怎么写 行书技法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 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 。
而 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 挑出锋 。不再回锋作顿 。
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 。如下页 。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 。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 。
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 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 。笔法上的这些 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 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 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 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 。如: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 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 。
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 却要运用得当 。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 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 。
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故当知断” 。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