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问题提出怎么写( 二 )


第五,安排好写作时间、地点 。写作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
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 。”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 。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 。
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2 一气呵成,不重“小节” 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 。
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 。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 。
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 。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 。
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 。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 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 。
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 。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 。
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 。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 。
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 。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 。
3、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 。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 。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文说》)苏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旁人不可企及 。
但他总结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不惜笔墨 。
如一篇文章的有关背景,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种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如果是读者所不熟悉的,就应该在文章中讲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简,而使文意受到损害,以致出现不周密、不翔实的缺陷 。“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说,不该写的,一字也不可多写,要“惜墨如金” 。
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挥洒,不加节制,也不肯割爱,势必造成枝蔓横生,冗长拖杏,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4、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提出了八条写文章的规则,其中第二条是:“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
这是很有道理的 。“写不出”,有种种原因:或者对所谈的问题认识不充分,仅停留在表面上,未能透过现象深入其本质;或则对所论的问题分析不透彻,没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只见一点,不及其余;或者所掌握的材料还不够充分,或则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还没有想好,等等,都可使文章写不下去 。
“写不出”,正好暴露出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坏事 。它说明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写作时机还不成熟 。
这时候,应该明智地停下来,细心地分析写不出的原因,回顾写作的各个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是材料问题,就要进一步搜集材料;如果是认识问题,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写作对象进行再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