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动的蠕怎么写( 二 )


1.松散层蠕动 是指颗粒本身由于冷热、干湿变化引起体积膨胀、收缩,同时又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包括土层蠕动和岩屑蠕动 。(1)土层或岩屑蠕动的地面标志 树根向坡下弯曲,地表出现醉树、电线杆、篱笆、栅栏或建筑物顺坡倾斜,围墙扭裂 。
坡地上草皮呈鱼鳞状,坡面岩屑层呈阶梯状或微波状 。(2)引起土层或岩屑蠕动的因素 1.粘土含量:在非寒冷地区,土层中粘土含量越多,越容易出现蠕动现象 。
2.冻融交替:在寒冷地区,冻融交替是引起土层或岩屑蠕动的首要因素 。3.干湿和温差变化:强烈的干湿和温差变化可引起土层颗粒体积发生变化而产生蠕动 。
4.坡度:主要出现在25o~30o的坡地上 。因为大于30o的坡地上,粘土和水分不易存在;而小于25o的坡地,重力作用不明显 。
土层或岩屑的蠕动速度,一般说来接近地表处最大,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小 。在温带地区,一般在20厘米深度以下就很小了 。
2.岩体蠕动 斜坡上的岩体在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十分缓慢的塑性变形或弹性变形 。主要出现在页岩、片岩、千枚岩、粘土岩等柔性岩层组成的坡地上 。
岩体蠕动的特征:沉积岩和变质岩分布地区,可看到岩层及其风化碎屑蠕动的变形现象 。岩层的蠕动深度差异大,一般在3~5米,最大的可达到40~50米,深度大小取决于岩性、产状和坡度三个因素 。
岩层越软,坡度越大,蠕动深度越大 。四:造成岩体蠕动的原因 在35o~45o陡坡上的表层岩体,在岩石本身自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应力超过了岩体本身的弹性限度,发生了破裂变形,或由于长期受力的结果,发生了弹塑性变形 。
对于软弱岩层在自重力作用下首先发生弧形弯曲的弹塑变形,接着出现拉张裂隙,最后形成向下坡的缓慢位移 。蠕动现象在温润湿热地区主要由 。
2. 蠕动的蠕是什么意思 词典释义: 亦作“蝡动” 。
1.指爬行的昆虫 。相关文献: 汉 陆贾 《新语·道基》:“蚑行喘息、蜎飞蠕动之类 。”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温而无寒,则蝡动不蛰,根植冬荣 。” 唐 褚遂良 《谏戍高昌疏》:“蠕动蠉生,畏威慕德 。”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勤德政以致驺虞,宏网罗以收麟凤,行将泽被蠉生,仁敷蠕动 。” 2.昆虫爬行 。
相关文献: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雪山四时常有积雪,弥遍岭谷,蛆生其中,取雪时并蛆取之,能蠕动 。” 巴金 《忆·最初的回忆》:“浅绿色的蚕在桑叶上面蠕动,一口一口地接连吃着桑叶,簸箕里一片沙沙的声音 。”
【蠕动的蠕怎么写】 3.[wriggle] 泛指像虫类爬行一样地动 。相关文献: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朱佩茝》:“凡三夜,妇遂有娠,腹中时时蠕动 。”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适有猫戏於旁,见其蠕动,跃登膝上 。” 郁达夫 《蜃楼》六:“湖塍上远远地在行走的几个早起的船家,只像是几点狭长的黑点,默默地在这一块纯白的背景上蠕动 。”
相关词语 蠉飞蠕动 xuān fēi rú dònɡ 释义: 亦作“ 蠉飞蝡动 ” 。昆虫飞翔、爬行 。
亦指飞翔、爬行的昆虫 。相关文献: 《淮南子·本经训》:“覆露照导,普泛无私,蠉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 。”
《淮南子·原道训》:“跂行喙息,蠉飞蝡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 。” 汉 袁康 《越绝书·吴人内传》:“天生万物,以养天下,蠉飞蠕动,各得其性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至于有生,应乃愈著,阳气方动,元驹贲焉,杪秋之至,鸣虫默焉,蠉飞蝡动,无不以外缘而异其情状者,则以生理然也 。”亦省作“ 蠉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