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温情提醒 清明节养生游玩两不误( 二 )


清明吃什么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
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 。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 。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 。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
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 。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
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 。
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 了 。
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 。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
“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 。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之 。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 。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 。不过,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
乌稔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 。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
醴酪与环饼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
另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的食品─环饼 。「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 。
油炸至金黄色后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相当近似现在的点心 。
枣锢飞燕
宋朝的清明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种燕子形的面食,称为「枣锢飞燕」,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 。
明朝人还会留下一部分的枣锢飞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给家中的孩童吃,据说吃了以后,可以不蛀夏 。
青精饭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零陵总记》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食品「青精饭」:「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 。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 。
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 。」寒食清明染青饭的习俗似乎在南方较为流行 。郎瑛(一四八七─~一五六六以后,杭州人)的《七修类稿》卷四三就提到寒食节时吃的「青白团子」 。
这种青团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麦草汁舂合而成,馅料则多为枣泥或豆沙 。放入蒸茏之前,先以新芦叶垫底,蒸热后色泽翠绿可爱,又带有芦叶的清香,是很受欢迎的清明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