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的拼音怎么写还( 二 )


接着 , 进一步驰骋想象的翅膀 , 具体描绘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 , 奇就奇在这里陈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诗人没有—一细说 , 恰好留给读者去细细寻味 。
在一片繁华的“天街”上 , 诗人更关心的显然是此间人们的生活状况 。因而诗的第三、四节 , 便借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 以印证他们生活的幸福自由 。
谁都知道 , 在原来的神话中 , 牛郎与织女扮演的是悲剧故事 , 他俩一在天河之东 , 一在天河之西 , 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而在本诗里 , 这一对情侣的面目已经焕然一新 , 他俩骑着牛儿过银河、游天街 , 无拘无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 。这一改动推陈出新 , 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象和对幻美的追寻 , 反衬出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蔑弃 。
发人深思的是 , 天上的市街本是神异的幻境 , 诗人却把自己的愿望当作活生生的实景来描绘 , 而且写得如此真切 。容不得半点怀疑 。
诗中还反复运用肯定性词语“定然” , 更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执著追求 。这一切 , 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 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特的艺术个性 。
《静夜》 月光/淡淡 ,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  漏出了/几点/疏星 。
【两首的拼音怎么写还】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  对月/流珠? 赏析: 这首诗写得宁静、典雅 , 遣词造句和诗行的组织 , 都富有古典诗词的风味 。
在这笔墨空灵的画图中 , 蕴含着诗人深沉的遐想 。异国海边的静夜 , 有着“对月流珠”的鲛人的幻影 , 这难道不是诗人眷怀祖国、感怀世事的心灵的投射吗? 诗的标题是《静夜》 , 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 。
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 , 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 , 星光点点 , 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 , 透过诗 , 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 独自一人踱到屋外 , 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 , 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 的疏星 。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 , 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 , 但第2节一开头 , 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 , 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 。
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 , 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 , 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 , 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 , 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 , 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 。此时 , 放飞的心欲罢不能 , 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 , 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 , 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 , 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 , 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