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有意思的是“杰”字并不是火字底 , 它的繁体字是“杰” , 是在近代繁体改简体的时候被“莫名地”改成了“杰” 。而“灾”、“灵”等汉字和“然”、“热”、“熙”、“熊”等汉字因不在一个六书规则范围内 , 以及如果也改成四点火字底的话反而不利于汉字的美观而未将“火”字改为四点的火字底 。
因此 , “熊”字也代表火势猛烈之意 。
4. “熊”字作为姓氏,最早是何时 一、姓氏起源
1、出自黄帝有熊氏之后 , 以地名为氏 。相传黄帝生在寿丘 , 长于姬水 , 居轩辕之丘 , 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县) , 又称有熊氏 。后代有以地名为姓的 , 称熊氏 。
2、出自芈姓. 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及《元和姓纂》等所载 , 黄帝的子孙在商末有个叫鬻熊的 , 很有学问 , 做过周文王的老师 。其子事文王 , 早卒 。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 , 成熊姓 。周成王分封先王功臣时 , 封熊绎于荆楚 , 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 , 建立了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 , 楚国一度强大起来 , 势力扩展至中原 , 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223年 , 楚灭于秦 。楚君的后人多以熊为姓 , 称为熊氏 , 史称熊氏正宗 , 即湖北熊氏 。
二、迁徙分布
从上古时期开始 , 就有熊姓人物的活动 。夏初曾夺取太康帝位的后羿就有臣叫熊髡 。西周时在楚国附近建立的子爵罗国 , 亦为熊姓 , 后为楚国所灭 。先秦至汉代 , 熊氏主要是在今湖北、湖南省境内发展繁衍 。魏晋南北朝时 , 熊氏部分人迁居江西 , 还有迁至山东的 。此后直至元、明时期 , 江西南昌熊氏和湖北江陵熊氏繁衍昌盛 , 人才辈出 , 成为当地望族 。此外 , 熊氏在宋代还分布于福建、江苏的一些地方 。明代 , 今四川、浙江、安徽、等省也有熊氏的聚居点 。清代时 , 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也有熊姓居民 。湖南、贵州、等省的熊氏 , 有一部分融入苗、水、布依等民族中 。闽粤熊氏 , 有些人迁至海外 , 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射石堂”:古时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叫熊渠 。有一次他夜间走路 , 老远就看到前面有一只老虎趴在那里 。他拿箭就射 , 老虎却一动不动 。他走近一瞧 , 果然中了 , 而且箭头射进去几寸 , 用手拔也拔不出 , 原来是一块大石头 。另外还有“江陵”、“南昌”等堂号 。【郡望】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 。汉代设置江陵县 , 为南郡治所 。南朝齐改置江陵郡 , 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 。
南昌:汉代豫章郡治 , 隋为洪州台 , 五代南唐及明(初为洪都府治)、清为南昌府治 , 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
四、历史名人
熊成基:民主革命烈士 , 江苏某泉(今江苏江都)人 。1904年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学习 , 加入岳王会 , 进行反清革命活动 。1907年徐锡麟起义失败后 , 流亡日本 。1910年初 , 在哈尔滨谋刺清海军大臣载洵 , 被捕后就义 。
熊伯龙:清初无神论者 , 字次侯 , 号塞斋 , 别号钟陵 , 汉阳(今属湖北)人 。历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 , 熟悉西方天文算学 , 通佛学、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 。曾编著《无何集》将王充《论衡》中驳斥谶纬神学的言论分类编排 , 从儒学立场对传统宗教迷信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天不故意造作” , “灾异非天谴告” , 人的生死是自然之道 , 人死不能为鬼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