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 。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 。
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 。
八、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阶段: 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申报工作;制定主课题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 。
2. 研究实施阶段:可分为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其间可安排一次中期汇报 。中期汇报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究实际效果,要通过中期汇报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修订子课题的工作计划,使后阶段的研究不偏离方向,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
3. 结题鉴定阶段: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汇编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
8. 研究思路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写 作 格 式 简 介 第一部分 a引言; b慨述; c研究背景和意义; d研究方法和角常; e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部分 a研究结果; b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 c探讨与认识; d现状与问题; e分析与讨论 第三部分 a结论; b结论与建议; c研究结论和说明; d建议和展望; e问题与对策; 一、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的意义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 1、研究者思想发展的忠实记录 2、课题研究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
3、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广的重要形式 。(跨越时空) 4、深化原有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研究水平、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
二、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一)类型 1、实证性研究报告 2、文献性研究报告 3、理论性研究报告 (二)结构 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 1、实证性研究报告:如教育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 。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翔实可靠、格式规范 。
这类报告要求通过有关资料、数据及典型事例的介绍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这种研究报告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往往跟接触性的研究方法有关 。
2、文献性研究报告:主要以文献情报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以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为主,以文献的考证、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信息、进展、动态,以述评、综述类文章为主要表达形式 。一般在教育史学、文献评论研究中用得较多 。
3、理论性研究报告:狭义上的论文 。以阐述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重在研究对象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 。
独特的看法、创新的见解、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是其内在特点 。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
论文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为论题,即真实性将被验证(论证)的命题、观点 。论题的主要来源就是研究课题提出的假设及研究对假设验证的结果 。
论文最终是要论证论题的真实性而提出明确的论点 。二为论据,即证明论题真实性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