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如何写《如何阅读阅本书的读后感 这本书首次在1940年出版,是莫提默~艾德勒的大作,这个作者可能我们不太熟悉,但是提到《大英百科全书》,相信大家都应该听过,本书的作者就是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 。在1972年,这本书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从此由莫提默~艾德勒与查理~范多伦两位作者共同挂名 。
这本书风行70年不衰,可见其在阅读上为读者带来的影响与价值 。全书从阅读的层次、阅读层次的说明、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四个方向作为基本的骨干,将阅读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说明、检讨与建议 。
在阅读的层次上,作者认为应该有四种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之间是有关联的,较高级阅读层次包含了较低级阅读层次的特性 。
通俗来讲,在基础阅读中,读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认识书上面的字,知道一个句子在说什么 。比如“猫坐在帽子上”,读者并不真的关心猫是不是坐在帽子上,或是这句话对猫、帽子或整个世界有什么意义 。他关心的只是写这句话的人所用的语言 。
在检视阅读中,特点是强调时间,譬如你可能会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要求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通常很短——抓住一本书的重点 。这个层次要解决的典型问题是,这本书在谈什么?例如在完成检视阅读后,应该能回答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是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很多人打开一本书,从第一页开始读起,孜孜不倦,甚至连目录都不看一眼 。他们在只需要粗浅翻阅一本书值不值得读的时候,却拿出了仔细阅读、理解一本书的时间 。这其实是加重了阅读的困难 。
在分析阅读中,特点是在追寻理解 。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一本书,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整本书主要就是在谈这个层次的阅读 。
有了分析阅读的基础后,阅读的最终目标,主题阅读便能顺利进行了,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 。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 。很显然,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同时可能也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 。
在本书中,除了上述层次的阅读外,对于辅助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活力与艺术等,也有所讨论,并提出相关的看法,对于阅读概念与价值的重新建立,皆有十分敏锐的观察 。
有许多人阅读完书籍之后,便迅速的遗忘书籍中所提的相关内涵了,这样的读书方法是不得要领的 。本书创造性的列出阅读者在各种层次的阅读中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不但帮助读者在以后的阅读过程更清晰的理解和领会书中要旨,单单是在阅读本书时,这些字体加黑加粗的规则也使阅读过程轻松不少 。
比如在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中,作者认为关于一本书,读者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而言,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3、这书说的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份有道理?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从这四个问题里,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时自我的要求实在是太重要了,否则你可能读过很多书,却不知所以然 。所以作者强调“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 。这是绝不可忘的原则 。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