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课文怎么写( 三 )


二、议——分析材料 , 提练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 , 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 , 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 , 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 , 纵横拓展 。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 , 感不能深入 , 文章就过于肤浅 。
泛泛而谈 , 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 , 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 , 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 , 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 , 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 , 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 , 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 , 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
四、结——总结全文 , 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 , 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 , 发出号召 。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 , 都必须与前文贯通 , 浑然一体 。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 , 开头要引“读” , 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 , 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 , 关键还要读透材料 , 抓准感点 。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 , 如果是记叙文 , 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 , 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 , 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 , 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 。
当然 , 读一篇文章 , 感可能是多方面的 , 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 , 选择最值得发表 , 感受最深 , 见解新颖独到 , 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 , 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 , 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 , 都要忍痛割爱 。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 , 不及其余 , 并围绕一个感点 , 联系实际 , 谈深谈透 。
附:读后感例文 读《哈佛家训》之《篱笆上的铁钉》有感 一提起《哈佛家训》这本书 , 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 。《哈佛家训》是威廉·贝纳德博士的教子课本 。
在《哈佛家训》里写品性是站立生命的基石 , 其中的《篱笆上的铁钉》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 。故事讲了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 , 他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说 , 在每次发脾气或跟别人吵架以后 , 就在院里的篱笆钉一根钉子 。
在以后的日子里 , 男孩慢慢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 , 每天钉的钉子逐渐减少 。终于有一天 , 一根钉子也没钉 , 他把这件事告诉他的爸爸 。
爸爸说 , 从今以后 , 如果你一天没有发脾气 , 就可以从篱笆上拔一根钉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 篱笆上的钉子全部拔光了 。
爸爸对他说:“看看篱笆上的钉孔吧 , 这些孔永远不可能变回原来的样子 , 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 , 说了难听的话 , 就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伤口 , 像这个钉子孔一样 。” 当我读了这篇文章后 , 深有感触 。
想起自己原来和一位好朋友在讨论问题 , 因两个人的意见不相同 , 我就顺口骂了好友两句 。之后 , 我觉得后悔极了!毕竟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 无论怎样都要珍惜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