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怎么写( 三 )


4. 端午节的由来300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 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
端午亦称端五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2363036 ,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 , 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 , 按地支顺序推算 , 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 , 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
五月五日 , 月、日都是五 , 故称重五 , 也称重午 。此外 , 端午还有许多别称 , 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 , 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 , 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 , 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 , 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 , 等等 。迄今为止 , 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
在民俗文化领域 ,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 , 当地人民伤其死 , 便驾舟奋力营救 , 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 , 但多为蛟龙所食 , 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 , 外缠彩丝 , 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 , 系长命缕 , 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 , 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 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 , 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
端午节吃粽子 , 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 。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 。到了唐宋时期 , 粽子已极为有名 , 市场上常有粽子卖 。
现在 , 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 。粽子有不少花样 , 有南北之别 , 东西之分 。
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 , 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 , 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 。小小的粽子 , 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 , 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
5.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300个字数限制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 。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据说 , 它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
尽管中国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不同 , 但是他们都是为了祈求健康、防疫祈病 。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 , 家家户户都要悬钟馗像 , 挂艾叶菖蒲 , 赛龙舟 , 吃粽子 , 饮雄黄酒 , 游百病等活动 。这种习俗可是经过2千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 。人们选择五月初五那天作为端午节的原因是因为屈原是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那天抱着大石头跳下汩罗江自杀的 。赛龙舟的习俗也是从当时的人们划着小船去寻救屈原这种形式演化过来的 。因为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 他们就把竹筒里的米撒在水里 。他们认为鱼儿吃饱了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 。后来这种活动变成盛着米饭的竹筒 , 到现在演化成粽子 。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变成了一种风俗;这种风俗渐渐地在各地流传开了 。
在流传的过程中 , 活动的内容也不断地增加了 。因此 , 南北方的习俗也有所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