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奴|宣武门前看“洗象”
【象奴|宣武门前看“洗象”】法国小说《基督山伯爵》里 , 描写了伯爵和贵族青年弗朗兹、阿尔贝在意大利观看处决犯人的场景 , 由于“观众”过多 , 刑场周边的旅馆窗口甚至要花钱租用 , 让人像剧场包间一样坐在里面看行刑 。 现代人会觉得这种做法匪夷所思 , 但当时人们精神生活贫乏 , 为“看热闹”无所不用其极 。 在明清两朝 , 居住在北京城的人们同样愿意为了一项独特的娱乐而花钱 , 那就是每年三伏到来时 , 汇集到在宣武门外的护城河边集中观看皇家“洗象” 。 当时的许多诗作都描绘了这一盛况:“倾都观者皆欢娱 , 宣武门外铺氍毹 。 ”“是日都人看洗象 , 立马万骑车千辆 。 ”“都人六月汗如濯 , 惯是一年看一回 。 ”护城河响水闸附近的一些酒楼视野较佳 , 在这一天临河的窗边座位都成了高价“雅座” , 清代诗人王士禛在诗中写道:“千钱更赁楼窗坐 , 都为河边洗象来 。 ”和《基督山伯爵》中高价租窗口有些相似 。
在没有影视和网络的时代 , 资讯远不如现在这般丰富 , 人们也很难有机会外出旅行 , 每年一度的“洗象”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大饱眼福的机会 , 因此不顾烈日炎炎也要观看 。 大象入水前有一套专门的“迎象”仪式 , 用现在的话说算是“锣鼓喧天 , 彩旗招展” , 排成队的大象走出宣武门后依次进入护城河中 , 用鼻子吸水、喷水 , 相互嬉戏 , 让两岸的观众欢呼不已 。 清人笔记里描述 , 大象还会现场“卖艺” , 观众们把钱扔给负责饲养象的象奴 , 大象会斜眼看看钱的数量 , 似乎在判断是不是给足了 , 然后昂起头用鼻子发出“呜呜”的声音 , 也让人们感到新奇 。 生活在自然环境里的大象是需要经常洗澡的 , 但被豢养的大象却一年仅有一次与河水亲近的机会 , 的确很令人怜悯 。
大象并不仅仅是皇家宠物 , 还承担着“仪仗队”的任务 。 明代的时候 , 每天皇帝早朝时 , 午门外会立着六头大象 , 待百官上朝后 , 两两把鼻子搭在一起 , 不准其他人擅入 。 在举行大典时 , 还有“驾辇象”“驮宝象”等分工 。 清代也设置了类似的制度 。 大象的内部还分有等级 , 享受不同的饲料待遇 。 据记载 , 嘉靖年间还发生过大象“罢工”的情况:因为每天值班的象都是固定安排好的 , 有一天临时换了一头 , 这头加班的象很不满意 , 忽然撞开了西长安门 , 闯进去立在承天门下 , 其他象都跟着一起闯了进来 , 象奴也制不住它们 。
大象来到北京 , 经过了跋涉万里的艰辛 。 明代 , 中国境内的野生象分布已经退缩到广西、云南 , 明初在广西设立了专门捕象的“驯象卫” , 最多时达到两万人 , 除了直接杀大象 , 也会活捉一些象送到首都 , 广西的象最终灭绝了 。 及至清代 , 皇家驯象基本来自于我国云南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进贡 , 最多时曾养着三十多头 。 清末国力衰败 , 朝廷上下的腐朽无能也映射到了对大象的管理方面 , 因为贪污克扣饲料太多 , 竟出现了大象倒毙的情况 。 光绪年间还有一头大象忽然摔碎自己拉着的玉辂辇 , 逃到宫外毁物伤人 , “西城人家闭户竟日” 。 从此宫中不再使用大象仪仗 , “洗象”也在北京人的记忆里消失了 , 只留下“象来街”的地名 。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简评$安利八本星际文,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强烈推荐
- 故宫|为什么故宫的工作人员每次开门都要喊一声“我进来了”
- |被名字耽误的冷门专业,其实是个宝藏
- |跟着故宫“看门人”细数故宫“家底”
- 穿衣搭配|领导在开会,员工有急事汇报,低情商的人敲门进入,高情商这样做
- 书画家$京门大墨村书画院迎新春创作笔会在京圆满举行
- 同时代$「津门网」他是画家任熊之子,其构图饱满色彩丰富,不流于世俗
- 史致俨$考官一上联“闲看门中月”,9岁神童一下联,经典至极!
- 园林&春节这个古代“冷门”风雅习俗,在园林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