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立夏习俗( 四 )


自那天以后,孙膑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每天写兵书不停 。庞涓来得更勤了,嘘寒问暖,察看写兵书的进度,还劝他当心身体 。孙膑感谢庞涓深厚的友情,更加勤奋,心想写成后送给庞涓,以答谢他的照顾之恩 。
几个月过去了,兵书很快就要写成了 。一天,看守孙膑的老狱卒热心地对孙膑说:“先生的兵书写成之后,我一定设法给你送回家去 。”孙膑微微一笑,说:“老人家,不必了,兵书写成之后我就送给庞大将军 。我们是同窗好友,交给他,我就放心了 。”
狱卒一听,惊讶得张大了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孙膑惊奇地问:“你这是怎么了?”老狱卒长叹一声,悲凉地说:“先生,你太仁厚了,害你的正是庞将军啊!是他嫉恨你的才学,才设计陷害你的啊!”的确如此,庞涓虽然足智多谋,可是心胸狭窄,妒贤嫉能 。他见孙膑熟读兵法,惟恐影响自己的前程,就设计陷害,并用了刖刑,使他不能统兵上阵,并想法骗取兵书 。
孙膑一听老狱卒的话,犹如青天霹雳,惊的他目瞪口呆 。他思前想后,终于恍然大悟,识破了庞涓的险恶用心 。他愤怒已极,没想到自己敬重的同窗好友,竟是一个奸诈小人 。他把写好的兵书全部烧毁,并想好了对策 。
第二天,庞涓来到狱中,见孙膑蓬头垢面,又哭又笑,疯疯癫癫,写好的兵书也已烧毁,气得他立刻命人把孙膑关进猪圈里,监视起来,看他是真疯还是假疯 。谁知,不一会儿,孙膑便枕着猪槽呼呼大睡了 。
从此,孙膑不吃不喝,疯疯傻傻,整日与猪厮混在一起 。老狱卒非常同情孙膑的遭遇,见他一天天消瘦下去,整天闷闷不乐 。这事被老狱卒的老伴知道了,献计道:“用乌树叶子浸拌糯米,煮成饭后捏成小团子,跟猪粪的颜色、形状差不多,既可瞒过庞涓,又可救孙膑的性命 。”老狱卒听后大喜,忙让老伴快做 。这天正好是立夏,老狱卒在值班时,就把乌米团子塞给了孙膑 。
聪明的孙膑不点自明,等庞涓来看他时,就笑嘻嘻地顺手抓起身边的猪粪,“噼里啪啦”地朝庞涓扔去 。庞涓左躲右闪,还是扔了一身猪粪 。孙膑拍手笑道:“这猪粪这么好,你不吃,我可要吃了 。”说着,他摸起一个个“猪粪”吃起来 。庞涓看到孙膑吃猪粪,这才相信他是真疯了,就这样放松了对他的看管 。
齐国早就听说孙膑的才名 。田忌就派人同老狱卒一起设计救出了孙膑 。孙膑来到齐国,被拜为军师,坐在轮椅上指挥打仗 。后来,齐国和魏国交兵,在马陵道这个地方,孙膑打败魏军,射杀了庞涓,终于报仇雪恨 。
孙膑十分感激那位老狱卒,每到立夏,他就要吃一顿乌树叶糯米团 。人们钦佩孙膑的气节才华,也在立夏时做乌米饭吃 。立夏吃乌米饭的风俗便形成了 。据说,吃乌米饭还能祛风败毒,连蚊虫也不会叮咬了 。
立夏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食用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 。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
立夏习俗:厌祟避蛇
立夏日云南民俗关注的是厌祟避蛇 。清干隆元年《云南通志》载,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 。值四月而言避蛇,与十二生肖已属蛇有关联,地支纪月,三月为辰,四月为已 。立夏厌祟,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含有黑(水)、红(火)既济之义 。按照古代五行说,黑为水,红为火 。这是希望通过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 。同时,古人不仅日常用皂荚去污,还以皂荚人药,认为它具有杀虫功能 。将它当做厌祟之物,也着眼于除秽驱邪 。旧时五月有门悬皂荚风俗,皂荚状若刀形,称为“悬刀”,相传可以吓跑鬼怪 。清光绪年间云南《腾越州志》也说:“立夏日,插皂角枝、红花于户以厌胜,围灰墙脚以避蛇 。”清代《浪穹县略志》记云南大理一带风俗:“立夏,插白杨于门,以灰洒房屋周围,名日‘灰城’,以避虺毒 。”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的是,门前插白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