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作文怎么写( 六 )


这个题目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 。“阅读方式多元化”是这个技术横行、智能当道的时代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 。
人们具有诸多方式向这个世界获取信息,我们的阅读也随着这种变化发生着“革命性”的转变,阅读也不仅限于图书、报纸等传统纸媒或文字性阅读 。命题者非常具有时代生活的敏感度,选取了这一和中学生日常非常契合的社会现象进行深挖,引导学生关注当下 。
我们会发现,自从2009年,“我说‘90后’”这个题目一鸣惊人之后,天津的作文命题思路一直围绕着“自省”二字,对自我的反思,对社会的审视 。从关注易被忽视的生活细节(2012年)到以未来隐喻当下的“智慧芯片”(2014年),从思索认知世界的方式(2013年)到对流行语“范儿”的深度考量(2015年),天津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在时代的韵律和节拍之中,发现自我的节奏,在社会环境的广阔之中,反思作为一个个体政治的自我的价值和于这个世界沟通联系的方式 。
这是一个命题思路极大的进步,从前的象牙塔式的写作范式,故纸堆中的素材搜索,在今天这个“说现实之语、讲心里之言”的年代已经不奏效了,语文作为时代社会生活指向最强的人文学科,开始转移了思维方式,发现“当下”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开始培养关注社会现实的素质,实乃大幸 。第二,凝视文化,不忘语文教育之根本 。
虽说紧贴时代生活是一个大方向,然而现实生活方方面面,我们该如何把握命题方向 。我想我们不应忘记,作文是依附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设立的,考查学生眼界和思维的同时,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查功能——文化修养与文学底蕴 。
因此作文的关键词指向“阅读”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阅读从来都是汲取知识,加深文化修养的有效渠道 。这实际上是命题人的一种“刺激机制”,借由“阅读”这一主题,挖掘出学生潜藏的语文技能和课外积累 。
我们会发现,当我们的笔触碰到书本之时,文化积累之深浅,高下立见 。具有阅读体验和深厚底蕴的学生,能够从“阅读”二字生发开去,引经据典、旁征广纳,珠玉之词、文采斐然 。
而缺乏这方面积累的学生值得“望洋兴叹”、“悔不当初” 。因此,作文毕竟是作“文”,文之本义,须有色彩和纹样,而诉诸文字,就是要求我们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写出一种中国独有的具有韵味的语言文字 。
而今年天津卷的作文题目,也将经典性阅读作为一种写作的提示和指引 。意在引导学生发现,“悦读”式的声光影像固然精彩纷呈,而传统文明之中的博大精深,更需要重视与传承 。
泛黄的书页之中,自由翰墨流香,与前尘往事、古之鸿儒的对谈,似乎脱离了一卷在握则黯然失色 。因此,传统文化仍然是作文考查的重点,能够一种文明的关怀和继承的心志,即使作文题目没有明确指引,相信也一定能够被灵活地运用在考场之中 。
第三,青春飞扬,让学生打开尘封的“心门” 。作为今年高考题目的第二个重要“关键词”,“青春”也是一大亮点 。
以往,“青春”一词是敏感的,在作文之中总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不安分” 。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也很怕这两个字,因为弄个不好就会有“叛逆”和“轻狂”的弊病,让整篇文章“飘”起来 。
但是今年的作文题,大胆启用了“青春”作为关键词 。这是一个新的且非常令人惊喜的趋势——让学生讲自己的话 。
也许我们还不习惯打开这扇“心扉”,也许我们在高考的重压之下还没有尝试过“青春”的美妙滋味,但是,高考的风向标已经开始打通了这一写作通道 。作为中学生,我们不必再为李白痴狂、为司马哀叹,不必再为后主幽怨、为易安颔首,因为这个时代的话语开放了我们的“心里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