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文字怎么写( 二 )


【傣族的文字怎么写】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 。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 。
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 。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 。
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
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 。这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 。
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 。每逢佳节,傣族人民都要云集一堂,观看由民间艺人表演的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编成的孔雀舞及表现孔雀习性的舞蹈 。
象脚鼓舞,傣语叫“戛光”或“烦光”(傣语称鼓为“光”,跳舞为“戛”) 。“戛光”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 。
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就跳起象脚鼓舞以示欢庆 。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 。
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 。
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 。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 。
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 。由于长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 。
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 。傣族禁忌很多 。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祭龙时,外族人不能参加祭典;参加祭典者不能抽烟,不得讲外族话,不得作农活,不得带一枝一叶进村寨 。住房正中的柱子不能靠 。
勐拉普洱上、中、下三寨,入佛寺时须脱鞋,不许摸小和尚的头 。进傣家时,忌到楼口不脱鞋;进屋后,忌用脚跺地板 。
忌在家中剪指甲、吹口哨和玩响乐器,以为口哨及乐器声可唤鬼入室 。佩挂刀时,忌刀口向内,否则,认为居心不良,。
3.傣族概况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 。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也有部份傣居住 。人口为84万余人 。傣族自称“傣雅“傣仂”、“傣那”、“傣绷”等不同称谓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方言分德宏方言、西双版纳方言和金平方言三种,傣族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而傣族文字却分傣仂、傣那、傣绷和金平四种,现在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傣族是一个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并且有很多独具特点的体育活动,民间的所有文体活动都体现了傣族悠久历史的特点 。过去傣族村寨里必有三个特殊的人 。一个是佛爷,一个是驯马师,再一个就是武术师 。三人分工明确具体 。佛爷负责主持宗教活动,驯马师负责训练赛马,武术师负责指导本寨男子习武 。所以直至1956年以前,在傣族民间赛马活十分动盛行 。赛马有三个项目:大跑、小跑、中跑 。“大跑”即长跑;“小跑”即短跑;“中跑”即中长跑 。每逢庆典,遇农闲,寨与寨之间,勐与勐之间逐马旷野,马蹄声碎,观者如云,场面激烈、壮观,现已不多见 。近些年来,由于傣族独特的节日——泼水节,闻名于世,而伴随泼水节的划龙舟是傣族在节日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