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泰山导游词( 二 )


配天门两侧 , 东为三灵侯殿 , 西为太尉 , 三殿之间以墙相连 , 构成岱庙中间第一进院落 。过了仁安门 , 便是雄伟高大的宋天贶 , 它又叫峻极殿 , 是这座庙宇的主体 。
天贶殿面阔9间 , 643.67米 , 进深5间 , 17.18米 , 通高23.3米 。大家看 , 天贶殿坐落在宽敞的白色台基之上 , 周围石雕栏楹环绕 , 云形望柱齐列 , 使天贶殿与四周的环境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
天贶殿周围施以回廊 , 形成了一个大院落 , 在中国的建筑中 , 廊是起着使空间有联贯、敛气、紧密、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作用 , 这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加以称道的 。岱庙的回廊把一座重檐庑殿的大建筑物紧紧地环抱着 , 平直与崇高的对比更激起了人们对天贶殿的崇仰 。
我国古代建筑家深知世上没有绝对大绝对小 , 大小是从对比中产生的 , 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 , 天贶殿前平台上还修了两个精巧的御碑亭 , 既突出了天贶殿 , 又于雄伟中寓含着恬静闲适 , 因此天贶殿并不是雄伟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从天贶诬后门出 , 有砖石甬道与后寝宫相连 。
宋真宗封泰山时 , 因将泰山封为“帝” , 帝则应当有“后” , 于是便为之配了个夫人“淑明后” 。从这一点看来 , 岱庙与其说是道教神府 , 还不如说更像皇家宫廷 , 这种布局进一步透露了封建统治者利用岱庙进行政治活动的功利目的 。
刚才 , 我们是沿着岱庙的主轴线游览 , 而主轴线两侧 , 原另有4个别院 , 东面前后两院 , 前为“汉柏院” , 相传汉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内;后为“东御座” , 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这里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盘了 。
大约25亿年前 , 在一次被地质学家称作“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中 , 古泰山第一次从一片汪洋中崛起 , 以后几度沧桑 , 泰山升起又沉没 , 沉没又升起 , 终于在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 , 泰山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古老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泰山南麓阶梯式上升的三个断裂带 , 最上一层从云步桥断裂带到极顶 , 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 , 使得这一层地带与四周群峰产生强烈对比 , 犹如宝塔之刹 , 形成了“东天一柱”的气势 。
这里是紧十八盘 , 也是整个登山盘路中最为艰难的地段了 。大家看 , 石壁上古人的题刻:“努力登高”、“首出万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励我们 。
大家再看 , 那负荷百斤的挑山工 , 再想想当年无名无姓的凿石修路人……大山无言 , 但它们能激励人们向上 。朋友 , 登山犹如干任何事业 , 只有义无反顾地向上 , 才能战胜险阻 , 才能到达最高的境界! 南天门到了 , 我们现在已置身“天界”了 , 虽然我们并没有成仙 , 但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迈 。
进了南天门 , 与之相对的是大殿取名为“未了轩” , 未了轩两侧各一门可以北去 。出门往西有一山峰叫“月观峰” , 山上有亭 , 名月观亭 。
据说 , 天高气爽的深秋时节 , 在这里还可以一览“黄河金带”的奇异景观:在夕阳映照的天幕下 , 大地变暗了 , 惟有一曲黄河水 , 反射出了太阳的光辉 , 像一条闪光的金带 , 将天在地连在一起 。入夜 , 在皎洁的月色下 , 由此北望可见济南的万家灯火 , 因此月观峰又称“望府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