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天门山怎么写( 二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 , 一生遍游名山大川 , 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 , 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 , 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 , 却说山势“中断” , 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 , 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 , 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
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 , “相对”二字用得巧妙 , 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 。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 , 一轮红日 , 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 , 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 , 层次分明 , 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
这首诗都用白描 , 紧扣题中“望”字 , 句句都是“望”中所得 , 但都不落“望”字 , 可见其构思高妙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 , 但意境开阔 , 气魄豪迈 , 音节和谐流畅 , 语言形象、生动 , 画面色彩鲜明 , 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
5. 古诗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的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描绘的是天门山的一带的雄奇阔远景象 , 碧水青山 , 白帆红日 , 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译文】汹涌奔腾的长江冲击着天门山 , 把天门山从中间冲开 , 碧绿的江水流到这里 , 激起了一个又一个险恶的漩涡 。我坐船顺流而下 , 两岸高高对峙的青山一对接着一对地扑面而来 。太阳刚升出江面 , 远方 , 一艘帆船像是从太阳的旁边朝我驶来 。
【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 , 白帆红日 , 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 , 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 , 山断江开 , 东流水回 , 青山相对迎出 , 孤帆日边驶来 , 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 , 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 , 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 , 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 , 江水穿过天门山 , 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 , 总写天门山 ,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 , 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 , 才撞开了“天门” , 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 ,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 , 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 , 激起回旋 , 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