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过程怎么写( 三 )


在新一学期里的学习方面,我将全力以赴,脚踏实地的搞好学习成绩,在平常的学习当中我存在着太多的问题,比如:不爱积极回答问题、上课溜号不积极听讲等 。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都会加紧改正,随时跟紧老师的节拍做到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在以后老师提问时,我也会学动脑筋,积极发言,争取能够成为老师课堂上的好搭档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一定会勤于学习,精益求精,再也不犯想上学期一样用投机取巧的态度对待学习,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会积极地帮助妈妈做家务,减轻妈妈的劳动负担:在学校里,用课余时间帮助学习落后同学,谨记雷锋精神,弘扬助人为乐之风;当然,作为班长我将比以前更加努力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团结友爱、勤奋学习、勤于劳动,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他人,做好老师的小帮手 。
这就是我的新学期计划,花儿的美在于她的绽放;草儿的美在于liuxue86.com它的顽强;我的美在于自己的坚持与毅力 。以后我一定会将他们落实到我的现实行动当中 。我相信,俗话说得好:当你知道悔过惋惜是就没有晚 。以后在我的学习方面一定会有进步的,我的各方面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让我不为自己留任何遗憾吧!我一定会做的更好!
6. 书的发展过程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 。
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9年才发现 。
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懿荣的官员得了病 。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 。
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 。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 。
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记载了殷代的祭祀、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 。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些“龙骨”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简或牍 。
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 。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 。
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 。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 。
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 。
这种书叫做帛书 。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 。
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 。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 。
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
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 。这种书也是一卷一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 。
但是,用手抄写纸书很费事,后来又发展成雕版印刷:刻好一面印一面,一套木刻板可以印几百部到几千部的书 。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雕版书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刚经》,藏于英国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