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怎么写文言文( 四 )


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 。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
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 。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 。
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 。
5. 怎样写文言文 1.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当然要先能读懂古文,多读、多写、多练,自然而然就越写越好了 。
2.正确断句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 。
3.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 。
4.反复诵读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
1. 基本信息:
古文,在我国包含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主要是《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另一种含义是指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它是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
2. 文言文:
古是指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 。
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 。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 。
3. 古文字:“孔氏古文”,称后者为“史籀大篆” 。古文和籀文的分别是地区性的差异 。古文出于壁中书,古人尊经所以放在籀文之前 ,其年代不一定比籀文早 。许慎说:“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 。”又说:“壁中书者,鲁恭王(公元前155~前129)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 。”《礼经》的《记》是战国晚期的作品 。古代典籍皆用竹简,经过无数次的阅读和传抄,会“韦编三绝,漆书三灭”,使用时间是不长的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 213)下令焚书,各地掩藏不一定都有极早的写本,一般总是当时的通行本 。即使有孔子所书六经也不过公元前500年 。许慎说他所用的资料“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 。大约都是汉代古文经学家辗转摹写的 。它和小篆有差别,许慎从中采用了500多字,约合小篆的1/18 。古文的特点,如一、二作弌、弍,增加不必要的繁饰,礼、?作礼、弃,作出大胆的省简,都不是原始汉字的形式,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