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新闻采写( 二 )


文章的新意由此而生,并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三、换个角度看问题 。
人们观察事物时,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往往有特定的思维角度,从而决定了他对事物所作的分析与看法 。采访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往往因习惯而选取某一角度,并因此形成特定的报道方式 。
这种报道方式反映了事情的基本性质,对受众认识事物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近年来,反对宴会弊端的报道比较多,且多从反对浪费、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这一角度来看问题 。
应该说,这样分析确是抓住了事情的实质 。但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受众接收同样的信息多了,该信息就对受众失去了吸引力 。
因此,采访人员在报道某方面情况时,适当地变换一下分析角度是很有必要的,这一方面可以避免受众心理的单调感,另一方面又能给受众提供他未曾认识到的新问题 。有篇题为《宴会必须改革———营养学家评宴记》的报道,就独辟蹊径,从营养学的角度揭露了宴会的弊端;报道还通过营养学家之口,发出警告:大吃海吃,谨防被“筵席下的担架”抬了出去 。
由于变换了思维的角度,其选题与报道自然使人耳目一新 。四、从事情变动中找新意 。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事物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当其处于静止状态时,相对稳定,从外观上看不出来什么变化 。
显然,对静止状态中的事物报道多了,受众似曾相识,读来自然缺乏新鲜滋味 。而当事物处在运动状态中时,它相对于以往情况已产生变化,此时去加以报道,受众就会有耳目一新之感 。
例如80年代中期,随着城市经济改革大潮的涌起,不少私营和个体经商户走上了“富裕之路”,有的还成了“暴发户” 。对此一新生事物,许多媒体都作了热情的报道,介绍他们的“致富之路”,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以宣传现行政策的正确性 。
在开始出现阶段,属于“首变”、“先变”的事例当然具有新闻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报道多了,后面出现的事例就没有了新闻价值,因为新闻毕竟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事情的报道” 。那么,此类事情就完全没有报道价值了?也不尽然 。
《哈尔滨日报》一位女采访人员发现,个体经商户虽然经济上富裕了,但其精神财富却很贫乏,以至于人们对其社会地位的评价并不高 。她采访到一个个体经商户在餐馆吃饭时,热情邀请一位女大学教师同桌就餐而被婉言拒绝,个体经商户感叹道:“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这显然是出现在个体户身上的新情况,女采访人员据 。
3. 怎么写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发现的具有一定意义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采写涉及到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二是要坚持新闻的时新性(速度快才能体现时新) 。如果在写作过程中偏离了这两条基本原则,"新闻"也就不会成为新闻 。
撰写新闻,要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题突出,结构合理,切忌冗长、罗嗦 。新闻与评论不同,因此也不可用"表态式"语言;与文学作品不同,不应有抽象的内容 。新闻的结构形式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 。
新闻的标题 。能够概括、提示、评价新闻的内容,揭示新闻的本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消息的新闻价值 。标题包括主题、引题、副题、提要等,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排出 。
新闻的导语 。是新闻这一裁体特有的概念,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导语有六个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为何、如何 。"六要素"俱全的导语,其长处是:具体、完整,看了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大体能够了解 。具体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只写部分要素,要求好中挑好,把最重要、最新鲜、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突出的写在导语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