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果怎么写的( 四 )


白水无霜期180天,冬少严寒,夏无酷热,4~10月,历年平均气温在16.3℃,6~8月20.9℃ 。全生育期昼夜温差最高月12.6℃,最低月9.5℃ 。
有效生育期的4~10月,平均10.7℃,有利于苹果栽培和糖分的积累 。苹果生育期的4~9月,约需降水540毫米 。
洛川4~9月降水为507.1毫米 。不足之处是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月,但由于黄土蓄水性好,不均性降水,可通过土壤容蓄调节使用,形成苹果栽培优势的供水条件 。
白水属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黄土层厚达80~220米,质地中壤,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含有机质1%左右 。土壤属中性偏碱,为苹果栽培的优良土壤 。
因此,早在60年代,科学家们就确认渭北沟壑丘陵区是陕西苹果地理气候资源带 。80年代,在全国苹果气候区划中,白水被列为我国著名的黄土高原优质高产区,为我国少有的苹果优生气候区之一,是我国发展优质苹果的理想地区;日照充足,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病虫害少,因而果实着色鲜艳,含糖量高,香味浓厚,品质优良,耐贮运,具有特殊的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 。
这就是白水苹果优质高产的重要原因 。苹果,属蔷薇科(R 。
saceae)、李属的一种落叶果树 。古称“柰”、“来禽”、“林檎”、“频婆”、“苹婆果”等 。
名“来禽”者,据说熟时就引得飞鸟来偷食,故名 。“林檎”者,飞鸟来集之意 。
称“苹婆果”者,据说出自佛经《采兰杂志》 云:“燕地有苹婆果,味极平淡,夜置枕边,极有香气,即佛书所谓苹婆,华言于思也” 。苹果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 。
相传夏禹所吃的“紫奈”,就是红苹果,可见中国有苹果已经很久远了 。记载最早的是汉代,魏晋时已有栽培 。
晋朝郭义恭著《广志》中说:“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为蓄积,谓之频婆粮” 。当时已知“正月二月中,翻斧斑驳椎之,则饶子” 。
即类似现代的环状剥皮技术,来促使多结果 。可见,晋代我国种植苹果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了 。
宋人李调元的《南海百咏抄》,已有咏苹婆果诗云:“虞翻宅里起秋风,翠叶玲珑剪未工,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 。”迄至明代,不但有“夏熟”的“素萘,朱柰、绿柰”,而且“凉州有冬柰,冬熟,子带碧色”(李时珍《本草纲目》) 。
然而,我国古代栽培的柰和林檎,虽“光洁可玩,香闻数步”,但“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见《群芳谱》) 。因此,自从19世纪中叶欧洲苹果入籍我国后,就被逐渐代替了 。
欧洲苹果的天生丽质,很快地显示出来 。欧洲苹果先在山东烟台落户,19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山东青岛和辽宁南部,又相继引种,并开始进行经济栽培 。
欧洲苹果家族中享有盛名的当推祝光、金帅、元帅、红玉、香蕉和国光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葡萄、柑橘、香蕉、苹果)之一,号称“温带水果之冠” 。
我国是世界苹果重点产区之一,产量居第三位 。
7. 苹果上的字是怎么形成的 在市场上,我们有时会看到印有福,寿字样的大红苹果,这些字可不是写上去的,而是苹果自己长出来的 。
苹果的颜色与它的成熟度密切相关 。示成熟的苹果,叶绿素占优势,看起来是绿色的 。
在成熟的过程中,阳光照在苹果上,苹果的叶绿素逐渐被破坏,而促进了花表素的形成,果皮慢慢地就变成了漂亮的红色 。果农们为了让自己的苹果独具特色,就利用了苹果的颜色变化这一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