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刘亚明,画“大油画”关注现实社会

刘亚明,画“大油画”关注现实社会
·海外艺术家 李剑华
文学家善于对万象百态人间事物的观察,用文字描述、从而唤醒人们产生共鸣。
“美丽的事物总会吸引到人的眼球,与性别无关”。关注人性的作家大江健三郎先生用他精辟的格言给人智慧的启示。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有着惊人敏锐的洞察力。
对于一位画家而言,则借助了视觉语言的形式去描绘、揭示社会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远比文字的描述更直观。
“我一直在思考、关注当今社会现象,有关道德、信仰、环境等诸多日益尖锐的社会问题。总有一种使命感,想通过手中的画笔去揭示这种现象”!
写实主义油画家刘亚明恰好借用“大油画”的形式,通过独立思考、关注当今社会现状,创作《世纪寓言》、《蒼穹之眼》、《人间幻境》等三件揭示社会问题、极富探索性的巨幅油画作品,对我们推动中国艺术家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走进刘亚明的工作室,观摩《世纪寓言》以长条纵深尺幅构图,画面倾向俯视角度,通过不同神态的人物、道具的变幻组合,画中的圣者、卧佛等道具的烘托,在对“佛”和“圣者”的表现,透露出刘亚明内心深处对于信仰,《彼岸》这样一些重大问题上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画大油画并非容易。创作“大油画”,对大场景的把握,创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看了亚明数件巨幅“大油画”之后,我坚信他的绘画功力。
其实,亚明并非科班出身,只有北影绘画专业一年学历。他手上的绘画功夫得益于曾在四川老家电影院画过海报的工作经历。
后来亚明北漂了。想做几件大作品,就在京郊怀柔区租赁当地一块地,决定盖一间适合画大画的工作室。2004年请了一位台湾建筑师搞的设计,弄成这么一间大画室。
亚明回忆:我是60年代生人。中国社会经历的几个重大变革,恰好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八十年代初,我从印刷品上、平生第一次看见了古典油画作品。之后又看到欧洲古典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作品。
那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年代,只有幸存的几部民间传说、文人画,古老而朴素的川西民居、牌坊、石刻……
【 油画|刘亚明,画“大油画”关注现实社会】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逐步开放,对于我这样如饥似渴、欲求知识的青年来说真像是对灵魂深处的一次撞击,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
从《世纪寓言》作品里让人想起伦勃朗、列宾、苏里科夫、记起我身边那些相识多年的日本老艺术家,为做好创作深居简出,淡薄名利。
翻开世界美术史,重读那些令人心动的历史画卷。苏里科夫、他一生画的几件大画。其中《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卓娃》作品中人物神情、大场景的印象。现藏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礼拜堂的大壁画《创世纪》,米开朗基罗投入心力,人物多达300多人,巨件历经4年余之久,于1508年创作完成。
古典绘画强调“光”与“色”的表现,用暗色稀释色线,突出场景与气氛关系。卡拉瓦乔、格列柯的作品里善于制造了斑驳的光影。尤其“古典派”高手伦勃朗的作品中,那些光与色的表现,生动地传达了人的精神、环境气氛。
过去、或现在针对西洋画艺术,我们在教学与创作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提高的方面。西洋画归根于它的语言、色彩及表现形式等方面的问题。
刘亚明在创作“大油画”,技法上解决得比较好,尤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与创作上。多年中他将个人的创作与观摩西方美术馆、博物馆的藏品同时结合起来,对于艺术家来说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