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范曾的字看起来蜿蜒曲折,水平到底如何?其实他在书法圈没有地位
文·段宏刚范曾先生在大多数人眼里是画家,并且,他是以国画闻名艺术圈和文化界的名人。但是,在范曾本人眼里以及他的粉丝眼里,可不这样认为,他的身上被贴上了许多标签,比如,当代大儒、国学泰斗、书法巨匠、国画大师、诗人、思想家、史学家,等等。不管这些标签是否匹配了范曾的真才实学,但它们确确实实在范曾的宣传资料里存在着,并释放出璀璨的光芒,很容易让圈内外人看到资料后对范曾肃然起敬,认定他是当代凤毛麟角的、无所不能的全才。
文章插图
并且,范曾有许多头衔和职位,这就更加增强了人们对他的认可度。尤其是那些初次进入收藏圈的土豪,看到范曾头顶的光环,肯定会被征服,你要名利,我要风雅,大家各取所需,岂不快哉。事实上,书法圈从来没有认可范曾的书法水准,也没有把他当作书法家来看待,书法圈也从来没有范曾的一席之地。范曾头上的“书法巨匠”头衔,完全是一种虚张声势之后的自吹自擂,或者说是自欺欺人。可以把范曾的书法拿出来瞧一瞧,就能证明这些话不是无根之木。
文章插图
创作书法时,为了追求线条的生动性,体现出丰富的变化,凡是有追求的书法家,都会竭尽所能地给线条里制造变化。当然,这些变化是对古人笔法的融会变通,也是对大自然里许多具有形式美感的线条,比如,车轧印、屋漏痕、锥画沙等线条的借鉴和吸收,在这种做法下写出来的线条,肯定会带有生动的趣味,多变的节奏,线条是活的,是耐看的,是有渊源的,是值得后人模仿和学习的。范曾的书法,被许多书法爱好者戏称为“蚯蚓体”,我不知道这个称呼是谁发明,总之,非常形象,简简单单三个字就把范曾的书法特点说得相当贴切。
【 范曾|范曾的字看起来蜿蜒曲折,水平到底如何?其实他在书法圈没有地位】
文章插图
蚯蚓属于无骨动物,它在地上行动,只能前后左右扭动躯体,才能向前爬去。无论它扭动得多么带劲,动作多么夸张,总是给人一种羸弱无力之感。面对范曾的书法,我想,大多数人会得到这种感受。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范曾疏于临帖,尤其疏于对碑学书法的临摹和研究,他写书法完全是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对线条的形态美和内涵美缺乏钻研,对笔法、墨法没有掌握要领,导致他的笔底下严重缺乏骨力感,给人软弱无力的印象。
文章插图
把范曾这种改不过来的、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书写习惯,称作“书写毛病”也能说得通。如果范曾想在书法领域有一番建树,必须忍痛割爱,抛弃自己几十年的书写习惯,否则,他只能是书法圈的过客,书法史不会给他留名。即使比起当今王镛,卢中南、刘小晴等书法名家,范曾的书法水平也差距较大,如果比起于右任、林散之、沙孟海等公认的书法大师,范曾跟他们有天壤之别。不知道范曾自称为书法巨匠,到底哪来的底气?一个人的书法到底好不好?不是自己说了算,不是粉丝说了算,也不是跟他有利益瓜葛的收藏家说了算,而是由历史说了算。历史不会埋没一个好书法家,也不是吹捧一个伪书法家。
文章插图
不过,书画相通,范曾的国画,我觉得水平要比他的书法高出不少。最起码,从他的国画里能看到一些传统的东西,比如,传统的“线性十八描”,这是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和钻研,描绘古代人物时,创作出来的一系列线条造型手段,能把古人服饰那种飘逸、宽松、儒雅的特征塑造出来,这些外在特征有助于帮助画家刻画人物的内在神韵。范曾对“线性十八描”运用得不错,线条没有拖泥带水的情况,寥寥数笔就能勾出人物的神韵,这些成就值得肯定。但是,范曾国画里的这些成就,也仅仅限于跟当代画家比较,在当代国画家里,他能达到中上水平,若把他放到历史维度里,他仍然是无名小卒。要如他说的那样达到巨匠水平,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唐寅|弘治十二年的那场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吴宽信札揭露实情!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冷兵器#名字最好听的九种冷兵器,风翅镏金镗上榜,第一你绝对想不到
- 满山川@采撷日光的暖意,走进冬之素简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