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保山| 昌宁
来源:云南日报
保山昌宁是千年茶乡,无论谈昌宁经济还是文化,茶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昌宁茶历史茶经济茶文化,昌宁茶厂同样是必说的话题。虽然那里的建筑、设备已成为了故事,但故事里那些不老的时光,依然在这里散发着悠悠的茶香。
文章插图
每次走进昌宁老茶厂的老厂区,总喜欢走进那片四周是木板的老仓库,只要走进这里,思绪就会重回那个火热的年代,静静品味浸润在仓库木板里的茶香恬淡怡人。关于昌宁茶厂,有一些关于“奖状”“回信”的争论,似乎只有那些才能证明其曾经的辉煌。其实,有与没有并不是那么重要,这些老建筑,会用浸于其间的茶香证明:无论有没有那些,这里都是昌宁茶业腾飞的一座丰碑,这个茶厂都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精神。有如把精力放在那些对于外表的争论、粉饰上,不如像仓库的木材一样默默吸收茶香提升内涵。
文章插图
与茶厂的老人们聊天,只要你不去刻意引导,很少有人会提及这些挂在墙上的荣誉,更多的会讲述曾经的艰苦,曾经的热血,还有一直到现在还留在心底里的自豪感。现任昌宁龙润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徐文军,是名副其实的“茶厂人”,1968年出生在茶厂开始,就一直与这里相依相伴,真正是生在茶厂、长在茶厂、老在茶厂,老厂区的每一间房子、每一台机械、每一幅图片,他都能讲出背后的故事。徐文军说:“那个时候的茶厂是昌宁的一张名片,每一个茶厂人都有很深的自豪感。”
文章插图
而徐文军的父亲徐武云和母亲王连英,更是茶厂整个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对茶厂的感情比后辈深了无数辈。他们都是1958年第一批进厂的老工人,参与了从茶厂建设开始的全过程。“进厂那年我才17岁。”徐武云回忆,“那个时候,调动了全县资源来建茶厂,全县独有的一辆汽车也调来运木料,还在达丙街等其他地方的一些场子做临时车间,这边建厂那边生产。我们都是白天在生产,下班后坐上车子去山上抬木头。”
文章插图
昌宁老茶厂里的建筑、设备,其实都是一本无字的书,书里记录着昌宁茶走向辉煌的历史,也记录着几代与茶厂相关的人的风雨人生。那些老建筑,粗一看每次看都是一样的,但仔细看却会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如读一本书品一壶荼一般。特别是厂区里那些残墙危房,基本没有后来添加的任何痕迹,可以任人放飞思绪,就如传统晒青茶、传统红茶,没有任何工艺或配料上的添加,喝进口里的滋味,无论是苦是甜是香,一切自然而然。
文章插图
在昌宁老茶厂的大院里,有许多老屋,有的已经“风烛残年”。看着这些老屋,似乎还能看到这里热火朝天的建设、生产和热气腾腾的生活,还有日渐衰落后的叹息。一位生长在茶厂的朋友说,老茶厂是他的童年。如他所说,茶厂里的这些老屋子、老设备,每一样都是与茶厂有关的每一个人的童趣、青春、壮志,如今虽然许多人都已走向社会各个领域,或成为社会精英,或成为普通的社会成员,但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记忆,这个记忆就叫昌宁茶厂。
文章插图
昌宁茶厂幼儿园,是茶厂孩子儿时的乐园。院内那棵大李树上结满了李子,每一颗果子里,都有童年的欢乐。李树很大很壮也很结,大约该是幼儿园建成之初就种下了,然后陪伴着一代代的茶厂“桃李”成长。如今,幼儿园早已停办,但李树却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热闹,一直在那里默默地守望。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当代著名书法家姜军书法作品欣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郑兵$「诗歌欣赏」郑兵:那条河
- 海波东#斗破苍穹:云韵主题曲一出,拥抱结束,萧炎后悔在魔兽山脉当圣人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