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宜会战背后的起因 日本面临了严重的资源短缺( 二 )


代价是,花费了宝贵的外汇储备巨款,更让殖民地的朝鲜人被迫吃粗粮 。
连粮食都出了问题,其他就更别说了 。
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小国,几年战争瞬间导致物资的严重匮乏 。日本只得对物资实行配给和禁售,这在民间造成很大恐慌 。
一些本来军民两用的商品,比如罐头,早已经从市面上消失了 。
农业如此,工业也好不到哪里去!
由于国内工业能力有限,加上仓促转型,虽然日本国内进了最大努力,1939年军工生产仅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八十,存在大量的武器弹药缺口 。
对此,日本军方极为不满,日本陆军大臣为此还出言不逊 。但主管工业生产的日本官员却气愤的说:这已经是爱国工人们发挥了最大努力的成果 。您如果对这个结果不满意,可以亲自去工厂视察,如果发现哪里有消极怠工的现象,我立即切腹向天皇谢罪!
一些无法通过配给保证的物资,只得向列强购买 。为此,日本已经花费了近400吨储备黄金,这导致日本金融业瞬间出现极大的风险 。
国内形势如此,国际形势也很紧张 。
1939年,随着欧洲战争一触即发,日本在中国试图染指列强租界,并且一度封锁了天津的英租界 。
显然,日本想要控制中国甚至东南亚的目的越来越明显,这点就是瞎子都看得见,美国人自然也不是傻蛋 。
美国对于日本的态度,开始逐步转为强硬 。
7月28日,美国国务院正式通告日本,废除1911年两国签订的“美日通商条约”(1940年1月26日到期) 。废除“美日通商条约”对日本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因当时从美国进口量占日本在1939年总进口量的40.7%,日本的大宗战略物资,包括部分军火物资,是从美国进口 。
除此以外,由于1939年9月欧洲爆发,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已经陷入世界大战,作为轴心国一份子的日本明白,日军参战也就是时间问题 。
当时,日军无非就是北上和南下 。只是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投入100多万大军,国内仅有5个师团,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短期内集中足够的力量作战 。
为此,日本军界有识之士,开始考虑从中国战场撤军 。他们计划在1939年底,将关内日军减少到70万人,1940年再减少到50万人,1941年减少到40万人 。这样抽调出近60万大军,加上国内新编组的几十万部队,无论北上南下都是绰绰有余的 。
日军军界多少有几个有头脑的智囊,并不都是些疯子 。他们认为日本帝国的命运决定在和美苏决战的结果,至于是否征服中国,意义并不大 。
因为如果占领中国,最终被美苏击败,中国还是保不住 。
但如果击溃了美苏,哪怕现在没有占领中国,假以时日,至少也能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 。最惨最惨也能保住满洲,台湾和伪内蒙古政权 。
所以,在这些人看来,从中国撤军也是必须的 。
遗憾的是,这个日本军方的想法,遭到中国派遣军的实际领兵大将的强烈抵制 。
所谓当局者迷,一旦陷入战争,想保持冷静头脑就很难了 。
这些野心派军人,包括曾经以理智著称的冈村宁次,早已经被战争冲昏了头脑 。
他们认为,国军经过4年战斗,虽然伤亡不轻,却仍然保持相当的战斗力 。日军现有兵力,只能保证稍强于国军,只有一定的优势,却没有压倒性的优势,理应继续大量增兵才是 。
如果此时日军反而减少兵力,无异于将战场主动权让给国军 。
【枣宜会战背后的起因 日本面临了严重的资源短缺】以日军区区40万兵力,如何能够和400万国军对抗 。日军如果真的撤军到40万,肯定会遭受毁灭性失败,最终羞辱性的败退出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