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玉楼春》“翻车”背后:不想被淘汰的于正和他跳不出的舒适圈( 二 )


拍摄上 , 整个故事是按家庭剧的模子拍 , 因此有意拍出生活感 。 台词、表演、镜头推进 , 都想接上地气 。
台词上的表现特别明显 , 白话为主的口语化表达居多 。
例如第6集 , 孙玉楼考取功名 , 想趁机向母亲请命 , 迎娶林少春 , 孙母被咋咋呼呼进门的孙玉楼吓了一跳 , 道:“吓死娘了 , 如今你有功名在身 , 还这么蛇蛇蝎蝎的 , 不知道收敛 。 ”孙玉楼道:“太太 , 我如今上榜了 , 也算光宗耀祖了吧 , 太太能不能圆我一个心愿?”孙母问:“说吧 , 什么心愿?”孙玉楼答:“我喜欢上了一个姑娘……”孙母打断道:“行了 , 你老爷眼下高兴 , 暂且别提此事 , 等今后你有了锦绣前程 , 什么样的姑娘不紧着你挑吗?”
明朝|《玉楼春》“翻车”背后:不想被淘汰的于正和他跳不出的舒适圈
文章图片

作为主演 , 白鹿、王一哲的表演 , 非常努力达到生活剧的要求 , 但比起饰演孙父的张垒、饰演孙母的温峥嵘 , 还是差了一大截 。 第1集寿宴上 , 孙父面对来客的溜须拍马 , 受用但又不露痕迹 , 张垒演得自然、松弛又贴合人物状态 。 这都是青年演员达不到 , “老戏骨”找补回来的 。
明朝|《玉楼春》“翻车”背后:不想被淘汰的于正和他跳不出的舒适圈
文章图片

《知否 , 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里 , 为了表现真实感、生活感 , 很多夜戏用蜡烛打光 , 当时成为正午阳光诚意制作的一个佐证 。 《玉楼春》里 , 室内戏、几场夜戏的打光处理 , 显然也是想摆脱“白炽光滤镜” , 向自然感、生活感靠近 。
“舒适圈”里都是套路
看完第1集 , 以为是渐入佳境、又一部《知否》 , 但越往后看越没劲 。
归总开播以来的几个主要槽点:
白鹿、王一哲演技太拉胯;
林府抄家 , 奶娘拿亲女儿顶替 , 救下了本该被发配边疆的女主 , 代入奶娘女儿气死了 , 三观不正;
复仇+宅斗+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 , 套路过时 。
这些槽点是存在的 。
再如何拔高立意 , 格局上 , 《玉楼春》终究是个套了家庭生活轻喜剧壳子的“古偶” 。 暑期档的主力军——“学生党” , 也即“古偶”的主流受众——年轻女性观众最在意男主角的颜值 。 颜值是流量剧第一生产力 , “古偶”从不例外 。
《玉楼春》里 , 于正坚定走“剧捧人”“戏保人”这个创作观念 , 成功了 , 就是下一个杨幂、冯绍峰、赵丽颖、陈晓;失败了 , 就是下一个关晓彤 。 当年《凤囚凰》中的“缝纫机头”给饰演公主的关晓彤造成了多大舆论压力 , 全网皆知 。 起用新人固然勇气可嘉 , 但新人撑不起角色 , 对作品就是伤害 。
王一哲真不算圆满完成表演任务 , 对《玉楼春》没起到加分作用 。 孙玉楼的人设是“痴情种” , 有正义感 , 双商在线 , 全家捧在手心上的老幺 , 父亲是当朝宰相 , 大权在握;姐姐是当朝贵妃 , 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 “古偶”剧男主该有的闪光点 , 基本全堆在这个人物身上 。 如果不是欢娱旗下艺人 , 跟同龄人竞争 , 以王一哲的外形条件和目前的表演水平 , 大概率是拿不到这个角色的 。 现在的失败 , 都是可以想象的 。
明朝|《玉楼春》“翻车”背后:不想被淘汰的于正和他跳不出的舒适圈
文章图片

奶娘拿亲生女儿换女主的桥段 , 在《赵氏孤儿》里是可歌可泣的“忠仆护主” , 闻者伤心 , 见者落泪;《玉楼春》里 , 没有达成同样的戏剧感染力 , 一大部分原因是表演上的问题 。 奶娘没有演出作为母亲的心如刀割 , 女主眼睁睁看着一个无辜的人替自己背锅 , 没有演出不忍不愿 。 再者 , 这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 抄家的官兵都是傻子 , 能看着奶娘调包?戏剧情境就是不成立的 , 何谈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