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垢|古代雪花银的真实模样,原来表面全是牙印污垢,别被误导了
金庸武侠里,大侠们动不动就掏出几两甚至几十、上百两银子,仿佛在那个时候,人们用银子交易就跟我们今天用纸币交易差不多常见。这其实是一种误导,即使是在银子大量流通的明朝,直接用银子进行交易的现象也非常少见,原因是银子的价值太高了,普通老百姓出去购物,不仅花不了一锭银子,甚至连一个边角都花不完。
文章插图
三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银,银子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财富载体金银等贵金属自古以来就是硬通货,甚至可以直接起到货币的作用,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在商业发达的宋代,银子的流通就比之前的朝代更加普遍,当时还有一句讽刺官员的俗语流传了下来,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是讽刺那些表面上是清官,实则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像包拯这样的真正清官当然不在其列。
文章插图
这句俗语也是“雪花银”一词所能找到的最早出处,而银子之所以被称作雪花银,当然跟它的色泽有关,学过化学的都知道,银单质是白色的,并带有金属光泽,跟雪的颜色差不多。古人将银子称为“雪花银”,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然而这又造成了另一大误解,今天的很多古装剧里也都表现出来了,那就是古代市场上流通的银子都是白花花的,就像“雪花银”字面描述的那样。可实际上,古人使用的银子不仅没有白花花,还很脏、很黑,甚至布满牙印。真实的雪花银,又脏、又黑、形状不规则还布满牙印如果是纯的银单质,那当然是雪白的,一堆银子放在那,就仿佛一堆雪。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下,正常使用中的银子,表面不可避免会沾有污垢,经手的次数越多,表面就越脏,这跟如今流通久了的纸币变脏一个道理。
文章插图
此外,银虽然是一种惰性金属,却也并非完全不会被氧化,哪怕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银也会与空气里的氧气缓慢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银。所以雪白的纯银,放久了以后表面会自然变黑,原因正和氧化有关。沾上污垢,再加上自然的氧化,就导致银子使用次数越多,保存时间越久,就离“雪花银”的状态越远,极端情况下,整颗银锭甚至会黑得认不出来,假使有人不小心将其掉落在地,恐怕也很难吸引来来往往路人的目光。
文章插图
正常使用的银子不但很脏、很黑,而且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规则形状,比如元宝状。这样的银子,只有与官府交易时才会出现,因为都是官方铸造的。民间使用的银子,什么样的形状都有,而且体量偏小,有的甚至只有几钱重。银是一种密度极高的金属,几钱重的银子已经小到豆粒那么大了,这样的银子,也常常被称为“碎银子”,它才是普通老百姓有可能接触并使用到的。除了形状不规则以外,古人使用的银子表面多半还会布满牙印,原因是人们会通过牙咬来判断银子的质地和真伪,以防止上当受骗,毕竟银子的价值太大,几两就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花费了。由于银的质地很软,可以轻松用牙齿咬动,所以用牙咬就是一个非常方便也非常准确的判断方法,能咬得动的就是真银,咬不动的就是假冒的。动辄掏出几十两银子?古代这么豪的人很少见在古装剧里,经常有人动辄掏出几十两银子,这种情况在古代其实是非常罕见的。原因开头也提到了,在那个年代,银子的价值是非常高的。一桌上好的饭菜,总价值也不过一二两银子,平时出门买个小菜什么的,别说一两银子,就算是几钱银子也是绰绰有余的了。如果有人拿着几两甚至几十两的银锭去消费,那肯定是“脑子有包”了,就算他拿得出来,卖东西的人也未必找得开。而且几十两的银子,卖家肯定也会多长个心眼,光是鉴别真伪就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与其承担这样的风险和麻烦,还不如直接拒绝交易了。
- 云梦泽#古代诗句中出现的那些好听地名, 真的甩现代地名几条街吗
-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神话神仙排名!玉皇大帝排名第四代第一位!
- 笑刑!故事:古代最“温柔”的酷刑,用动物让人痛不欲生!
- 园林&春节这个古代“冷门”风雅习俗,在园林博物馆展出
- 清逸之|春节这个古代“冷门”风雅习俗,在园林博物馆展出
- 无人知晓@世界历史上最为神秘的古代遗址,你知道哪几个
- 夏代&三海经古代书里面就体现出来了夏代历史,并且有实物资料见证。
- 十二律@我国古代的度量衡等单位均与天文和民间的一些现象有极大关系
- 山林&古代是否有人修仙?宋朝一幅“修真图”,流传至今少有人看懂
- 花纹@民间刀匠二十年磨一剑,恢复古代花纹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