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科幻小说|在作家的笔下,太空生活充满了怎样的想象?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文章插图
【 哈尔|科幻小说|在作家的笔下,太空生活充满了怎样的想象?】有人说文明的肇端便是第一个仰望星空的人类。“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2021年7月4日8时11分,我国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在太空中成功完成了舱外作业,这更让大家对太空生活充满了兴趣。
莹莹闪烁的群星,幽暗无尽充满秘密的星河中荡漾着人类对于自身命运的终极拷问。
文章插图
“镜头继续拉近这似乎已不可能再近的距离,一双深陷的眼睛充满了画面,黑暗中的瞳仁中有一些银色的光斑,那是映在其中的变形的星空。当生命意识到宇宙奥秘存在时,距它最终解开这个奥秘只有一步之遥了。”刘慈欣在他的《朝闻道》中这样写道。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在科幻作品中,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是一个绕不开的独特命题。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屈原《天问》
时间的无始无终与空间的无穷无尽持久地激发着人类的想象力。宇宙有多浩渺?天空有多少星辰?银河系外有没有和我们一样的生命?这些都为科幻作品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灵感,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展现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遐想。
一、空间站概念的提出
文章插图
对于太空生活的描写,不得不提拉斯维茨的《在两颗行星上》。
尽管很早就有了“空间站”这个概念,但直到1923年,欧洲火箭之父、现代航天学奠基人之一的赫尔曼 · 奥伯特才在其经典著作《飞向星际空间的火箭》里正式创造了“空间站”一词。从创造“空间站”一词到人类发射第一个空间站,其间又经历了40多年的时间。1971年4月19日,前苏联发射了“礼炮1号”空间站,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
有人说对于“空间站”的描绘源自于科幻小说。1897年,德国作家库尔德 · 拉斯维茨出版了科幻小说《在两颗行星上》。他在这本小说中讲述了一群特别热衷冒险的热气球驾驶员试图飞越北极,却被一个磁场捕获,陡然上升到了北极上空6115千米的一个火星人空间站。
在书中,拉斯维茨将空间站描述为一个直径120米的轮子,在极点上空盘旋着,而空间站需要的所有能量都来自太阳。
二、经典的太空生活描写
文章插图
说到刻画太空生活,不得不提的便是这部科幻小说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
“记得20年前的冬夜,我读完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出门仰望星空,突然感觉周围一切都消失了,脚下大地变成了无限延伸的雪白光滑的几何平面。在这无垠广阔的二维平面上,在壮丽的星空下,就站着我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神秘。从此以后,星空在我眼中是另外一个样子了,那感觉像离开了池塘看到了大海。这让我深深领略科幻小说的力量。”
为了表达对神作《2001:太空漫游》的敬意,刘慈欣甚至说:“我所有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这部小说可以说处处都是经典,关于太空生活的描写则在这部小说的第三个部分。
宇航员戴维·鲍曼和同事弗兰克,以及三个人工休眠的同事,加上型号9000的计算机哈尔,乘坐发现号,前往土星。哈尔在路上发展出智能,竟然叛变,并开始杀人。弗兰克以及三个休眠的同事,被哈尔杀死,哈尔继续追杀戴维。哈尔为什么要叛变?戴维如何自救?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郑兵$「诗歌欣赏」郑兵:那条河
- 海波东#斗破苍穹:云韵主题曲一出,拥抱结束,萧炎后悔在魔兽山脉当圣人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玫瑰|失业在家好久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 上海|在上海这些地方,足不出“沪”即可享受“年味”
- 陈珊|完美伴侣:没有家庭,事业成功的意义又在哪里?
- 作品展|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阳江市美术馆展出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