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波尔坦斯基:惧怕生死,你就谈论它
文章插图
《机遇·命运之轮》 2011年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法国国家馆展览现场
文章插图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文章插图
《影·剧场》(1986年) 帕尔马·马略卡展览现场 2015年
文章插图
《圣地·智利》 智利圣德佩罗·德·阿塔卡玛 2014年◎剀弟
艺术界又一位大家走了,这个人是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我马上回想起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2018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占据了整整两层展馆空间的《忆所》。这个展览在当年丰富的艺术活动中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而他的作品幽暗而又充满力量感。再次回顾艺术家的生平,发现生与死一直是他作品的核心。
他的作品如萨满招魂
在《忆所》展览中,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巨大的一层空间,十吨左右的二手服装堆在一起成一个巨大的山包,一个起重机在这座“山”上不停用抓钩抓取和抛下衣服。这件名叫《无人》的作品,首次出现在2010年巴黎大皇宫。在这里,起重机象征着命运,而服装的差异象征个体差异的微不足道。肉身终会缺失。
另外一个大型的装置作品《机遇》,印满新生儿图像的丝带在一座金属脚手架上快速滚动,直到这个名叫“机遇”的机器骤然停止并照亮其中一张照片。被选中的人将来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他/她的命运如何,似乎都不可预测。
这两件大型作品与人的普遍境遇挂钩,他的早期代表作品则落在个体身上,但相当沉重。最为可怕的是展览中大量的黑白肖像图像,无论是印在巨大纱幕上的世界各地人物的肖像《人类》,放大的黑白儿童肖像的《祭台》系列和《纪念碑》系列,我们感知到它们是为纪念逝者而设计的,而童年和死亡的并置尤其令人感到恐惧和命运的残酷。正如馆长龚彦对展览的描述:“波尔坦斯基在电厂的这次展览将是一场萨满的招魂仪式。”
为什么这位艺术家敢于用如此沉重的话题激起观者的情绪?这位当代萨满为何对生死和命运如此执着?
【 艺术家|波尔坦斯基:惧怕生死,你就谈论它】艺术家的起步总是源自创伤。对于波尔坦斯基来说,犹太人身份和二战的历史是他生命的重要背景,也是解读作品生与死的密码。
藏在地板下的父亲
波尔坦斯基的父亲是一个乌克兰犹太人后裔,母亲则是一个具有科西嘉血统的基督徒,1940到1944年,巴黎被纳粹占领,波尔坦斯基正出生于1944年9月6日,巴黎解放几周后。他的出生背后就是一个恐怖而侥幸的故事。
因为父亲是犹太人的关系,他的父母制造了吵架离婚的假象,在今天是巴黎富人区的格勒奈尔大街上的公寓里,父亲天天躲在屋子地板下,只有晚上才小心翼翼地出来。从1943到1944年,波尔坦斯基的父亲都处于“消失”状态而母亲则怀上了他,他的法文名字中间还有一个Liberté,是自由之意。
后来波尔坦斯基的侄子克里斯朵夫回忆说,他们的老屋像个宫殿,但是住在里面的人像流浪者。因为恐惧,一家人常年都住在一间屋子,波尔坦斯基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独自上街过,他和哥哥一直睡在父母床边地上,既不去上学,也不能邀请人来家里,这样的日子过到了十几岁。
周围人不断地讲述幸存者的故事,这形塑了最早的波尔坦斯基的生活记忆。基本不离家,12岁彻底辍学,波尔坦斯基并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直到14岁时哥哥提出他可以画画,他才起心当艺术家。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艺术家$俞晓夫新展:信笔“闲聊”,灵动的“上海表情”跃然纸上
- 春联|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陈伟@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陈伟 作品展
-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李金占作品展
- 海伦·贝兰德#加拿大女艺术家现实主义人体油画,细腻逼真,引人遐思
- 奈特$英国最成功、最受欢迎的女性艺术家——皇家女爵士劳拉·奈特夫人
- 鲁公!艺术家最体面的活法:参加拍卖会
- 艺术|走进艺术家—陈学儒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