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杜甫为官时值夜,写了一首五言名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唐诗归折衷》引吴敬夫语:“山野之言易工,仕宦之诗每俗。”
意思是说,写民间的文章,容易写得工巧;而写做官的诗,往往写得都很俗气。
但是杜甫写的一首“仕宦诗”,景物描写生动传神,深受历来学者的好评,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实际上,这首诗的妙处不仅在于景物写得生动,更在于这些景物背后的深刻寓意。
而要读懂景物的寓意,需要先理清诗歌的脉络。
《春宿左省》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宿,是值夜的意思;左省,指杜甫所属的门下省,诗题的意思是,“春天的夜晚,在左省值夜”。
可是这个“春”字非常奇怪,只是值夜而已,与季节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何要强调“春天”呢?
这个“春”字,不是诗人随意而写,而是有很深的寓意。
到底有什么寓意?我们来仔细读一读这首诗。
这首诗|杜甫为官时值夜,写了一首五言名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文章插图

1、诗人渴望有美好的事物相伴。
首联,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掖,同“腋”,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啾啾,象声词,形容许多小鸟发出的叫声。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暮色将临,墙边的花丛逐渐隐藏不见;归巢的小鸟们鸣叫着飞过。
有人说,首联写的很平淡,只是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没有隐含感情。
也有人说,首联写得很巧妙,两句字字点题,一丝不漏。
这两种说法,都只是字面的理解,其实首联还隐藏了诗人的感情。
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
(1)“花隐”不是突变,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就是说,诗人一直注视着墙边的花丛,直到它们隐藏不见。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一直注视花丛?
(2)“啾啾”是一种很尖细的声音,在古诗中常用来表达凄切悲伤之情,比如“猿啾啾兮狖夜鸣”、“天阴雨湿声啾啾”、“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等。
但是在这里,只是写“小鸟归巢”,诗人为何要用“啾啾”这个凄切悲伤的词呢?
结合这两个问题,我们不难得出答案:诗人不愿意看到“花隐”,也不愿看到“鸟栖”。
这又是为什么?
春天的花和鸟,都是美好的事物,而现在美好的事物消失了,诗人感到很悲伤,那么反过来就可以证明:诗人渴望有美好的事物相伴。
正是有这种感情,才很自然地引出了颔联:现在美好的花鸟已经消失,那么诗人还能找到其他的美好事物吗?
这首诗|杜甫为官时值夜,写了一首五言名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文章插图

2、诗人找到了更美好的事物。
颔联,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万户,指家家户户;九霄,指皇帝住的宫殿。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却很容易让人误解。
尤其是“星临万户动”。
很多人理解成:在群星照耀下,家家户户(或者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似乎都在闪动。
这种景象我想不出来,星星的光非常微弱,房屋上连一点星星的痕迹都不会有,怎么会看起来在闪动呢?
我认为这两句都是倒装句,正确的顺序为:临万户星动,傍九霄月多。
意思是,临近千家万户,星星仿佛更加闪耀;靠近皇宫,月亮洒下的月光好像更多。
群星闪耀,月光皎洁,这是诗人渴望见到的美好事物。
可是这两句写得非常奇怪:如果群星没有“临万户”,还会更加闪耀么?如果月亮没有“傍九霄”,还会洒下更多月光么?
不会,从倒装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临万户”是“星动”前提,而“傍九霄”是“月多”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