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奇|《小妇人》:什么样的女孩,更容易幸福?


1868年,36岁的露易莎为了赚钱贴补家用,答应报社编辑写一个关于女孩成长的故事。
她将小说命名为《小妇人》,并在完稿后,寄了出去。可是一连几个月,没有一点儿回音。
正在她决定要回手稿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编辑看着她,激动地说:“现在,你是全美最著名的女作家了!”
当时的美国人见了面,问候语都是:“你看《小妇人》了吗?”
150年过去了,《小妇人》热度不减,它被多次改编为电影、舞台剧、音乐剧,稳居“世界名著”的顶流位置。
小说讲述了马奇家四姐妹——梅格、乔、贝思、艾米的成长故事。
女孩们性格迥异,归宿不同。但都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爱与坚强,并勇敢地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活出了幸福的样子。
如果你也为成长而困惑,为理想而迷茫,也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无所适从,不妨看看她们的故事。
马奇|《小妇人》:什么样的女孩,更容易幸福?
文章插图
懂得付出的人,更容易感受快乐
家住新英格兰地区的马奇一家,生活并不富裕。
马奇先生远赴南北战争前线做随军牧师,全家的生计落在马奇太太一个人身上,她不得不起早贪黑地出门工作。
然而,这个贫寒之家却充满了爱和关怀。
女儿们小小年纪就知道体谅父母,关心他人。
黄昏的余辉下,母亲一到家,女儿们总会围上来,各显身手,把一切布置地舒适宜人。
马奇|《小妇人》:什么样的女孩,更容易幸福?
文章插图
梅格会提前把妈妈的拖鞋烘暖,乔摆弄着茶桌,贝思在客厅和厨房间来回穿梭,忙碌而安静地为妈妈端来一杯热咖啡,小女儿艾美则扑到妈妈怀里,奉上一个大大的微笑。
看着妈妈在自己的侍奉下,消解一天的疲惫,女儿们心满意足。
每天晚上九点,贝思都会准时地弹起家里那架老掉牙的钢琴,马奇太太带着女儿们轻轻哼唱一首歌,互道晚安,各自睡去。
这支摇篮曲为彼此而唱,一家人百听不厌。
姑娘们不仅愿意为家人付出爱和关怀。对可怜的陌生人,也从不吝啬表达善意。
这年圣诞节,女孩们听说不远处的破屋子里,躺着一个流浪的妇人和她刚出生的婴儿,便饿着肚子,送去热乎乎的饭菜、几件被褥和一捆木柴。
被救助的妇人,亲切地称呼她们为小天使。姑娘们很受用,心情无比舒畅。
周国平在《爱与孤独》中写道:“爱的本质是一种给予,而爱的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
付出比索取更快乐,给予比得到更幸福。
因为付出,我们感受到被人需要的幸福,每一次付出的过程中,我们的心都能得到一种满足。
当我们亲手为家人烹制一桌可口的饭菜,看着爱人和孩子吃得狼吞虎咽,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当我们诚心帮同事解决一个工作中的难题,看着同事长舒一口气,何尝不是一种满足?
当我们为身处困境的陌生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看着他们满怀谢意的微笑,何尝不是一种成就?
施比受更有福,懂得付出的人,更容易感受快乐。
马奇|《小妇人》:什么样的女孩,更容易幸福?
文章插图
乐观的人,更容易找到生活里的光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虽然女孩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但也各有各的苦恼。
大姐梅格刚满十六岁,爱美、爱交朋友、有着花季少女的虚荣。
【 马奇|《小妇人》:什么样的女孩,更容易幸福?】她十分得意于自己的美貌,并渴望摆脱贫困,过上有钱人的生活。
但现实情况是,她只能去金斯太太家做幼儿教师。
比几个调皮的孩子更让她心烦的是,她每天看着金斯太太出入名流聚会,过着她梦想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