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环|丫环对主人说,我非董先生不嫁——清代名臣董邦达的传奇姻缘

雍正元年,浙江富阳秀才董邦达品学兼优,被学政举荐为拔贡,送入京城国子监学习。不久,朝考授官,董邦达官运不佳,临场发挥失利,连三等的教职都没捞着。简单说下大家比较陌生的拔贡,以拔贡得官属于科举正途之一,不会被文官们鄙视。康乾年间的拔贡含金量很高,大约每六年或十二年选拔一次,名额极少。取中者在国子监完成学业后,参加朝考授官,一等出任低级京官,二等外放地方知县,三等授予教职,如教谕、训导等。落选的则取消贡生资格,可重新以秀才身份参加乡试。起初,董邦达进京时落脚在同乡众多的武林会馆,朝考失利后,兼且盘缠也用得差不多了,会馆主事再无半点同乡情谊,每每见面脸色很不好看,言语间也往往冷嘲热讽。尽管如此,董邦达却从未想过回乡,风光外出竟落魄而归,任谁都不能接受,他决定留下来朝夕苦读,等待应试机会。丫环|丫环对主人说,我非董先生不嫁——清代名臣董邦达的传奇姻缘
文章插图
但武林会馆的主事却毫无容人之量,公然命仆役们把董邦达的行李丢出门外,驱逐他离开并警告说,若再来纠缠就要报官。董邦达无奈,从行李中挑出几件衣服,到当铺换了几百文钱,寻了一家最便宜的客店住下。过了数月后,董邦达的衣物典卖干净,又陷入身无分文的窘境,被从客店中赶出来,正不知如何是好时,遇上了热心人。热心人是客店附近卖早点的刘老太,对董邦达甚为熟悉,知道他每日里除了外出买些饮食,其余时间皆手不释卷;又见他相貌斯文,器宇不凡,不会长久贫贱,终会出人头地。因而,刘老太伸出援手,邀请董邦达暂居家中,不收分文之外还提供饮食,只要求他每日抽些工夫教授两个孙子读书。走投无路的董邦达闻言大喜,再三向刘老太致谢。此后,他读书更加刻苦,经常通宵达旦,当然也没有辜负刘老太的请托,对督促孩子们读书一事上很是上心。雍正四年,进京第四个年头的董邦达在这年秋天参加顺天乡试,发榜后仍旧名落孙山。看完榜后,董邦达万念俱灰,信步徘徊在街头,心中屡次冒出一死了之的想法。后来走到一座大院子前,他懒散地倚在朱门上,思谋如何自杀。不一会,院主供职结束回家,见门口有陌生人,以为是乞丐,遂上前厉声呵斥。董邦达也不争吵,施礼致歉说由于今科乡榜落第后心情不畅,多有叨扰,说完转身便走。院主闻言却颇为欣喜,赶紧拉住他,说自己虽然识字不多,却生平最为敬重读书人,边说边把董邦达引入正厅。丫环|丫环对主人说,我非董先生不嫁——清代名臣董邦达的传奇姻缘
文章插图
董邦达见院主如此敬重,也就不再客气,将流落京师几年的遭遇略说一遍。院主也是个爽快人,自称是山东济南府人氏,名叫孙老三,此前在山东臬司家中做门房,因忠诚可靠,被推荐到现任工部侍郎德成家中。两人互述生平,越谈越投机。当晚,董邦达被留在孙家过夜。与董邦达相遇时,孙老三刚进京十余日,他之所以拉拢董邦达,乃是别有缘故。那时,孙老三初次去新主人家报到,德成就要他写封谢柬给山东臬司,同时也有考察他文笔的意思。孙老三虽然识字不多,却对于那些官场应酬的文章极其熟悉,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德成是满人出身,于文字这块所知有限,当下对孙老三大加赞赏。事后,孙老三却惴惴不安,担心哪天露馅丢人。因而,他与董邦达刻意结交,实有借重他大笔的意思。所以,当孙老三提出建议说,经过一席深谈,方知董兄文采斐然,未来必定前途无量。不妨暂住寒舍温习功课,等待下科重来,倘若于心不安,可替小弟代写些书信公牍,另外每月敬奉润笔一千文,不知意下如何?原本想要求死的董邦达,见孙老三诚意满满,功名之心不由得死灰复燃。又想到容蒙非亲非故的刘老太收留一年多,实在不好意思再去麻烦她。于是欣然接受,他也不好意思向刘老太辞行,反正也没什么行李,随它去吧。以后的日子里,孙老三经常捧着公牍溜回家,让董邦达代为草拟。凡是董邦达拟稿的,德成阅后都非常满意,对孙老三愈加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