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去世:其“社会学习理论”改变了心理学( 三 )


然而,我们思想和情感的某些方面并不总是外显地表现在行为中。同样,我们的某些行为是无目的的或自动化的,这些行为不会反过来对我们的内部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因此,在不先改变内部心理过程的条件下,就可以直接改变某些行为。相似地,不必对行为做相应的改变,就可以改变某些态度和信念。
工具性|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去世:其“社会学习理论”改变了心理学
文章插图
《自我效能》(上下册),作者:A·班杜拉,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03
“自我效能感”被用于公司管理和儿童教育
贾森准时上班频率的提高应归功于与这一新行为相关联的新奖赏。每准时上班一次时,他就为月底获得奖金多挣了一个积分。为了使员工能够准时上班,一些公司实际上已经运用这一技术并且取得了成功。
例如,一个有创新性的硬件公司利用强化的力量使秘书、销售人员和仓储人员的出勤习惯有了积极转变。公司实行了一个“抽奖计划”,如果员工在某一个月份中保持全勤且无迟到(因出席葬礼和休假造成的缺席除外),那么到月底时该员工就有资格参加一次抽奖。参与抽奖的员工将有机会赢得彩电以及其他的一些物质奖赏,而每一个参与者中奖的几率为1/25。根据该公司人事部门的统计,在“抽奖计划”开展的第一年中,员工旷工与迟到的比例下降了75%(Nord,1970)。在硬件研发行业中,有许多如同贾森一样获得“月度明星雇员”荣誉的员工。
在美国加州,积极强化以一种不同于常规的方式帮助了那些初中的“问题学生”(Gray etal.,1974)。一位心理学家和一位特殊教育教师并没有通过列联奖赏对“青少年违法行为”进行直接的影响。相反,他们对学生们进行训练,以帮助学生们去塑造教师对待自己的行为。
研究者们将那些“问题学生”聚集在一起,教他们如何去改变那些给自己制造“问题”的老师的行为。这样做的原因是,这些孩子通常具有较差的社交技巧,并且已经被打上了“无可救药”的标记。这两个因素似乎导致了教师对他们产生微妙的偏见以及一种很明显的倾向,即教师不理睬这些学生并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因此,研究者从一个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班级中选取了7名12~15岁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了训练,让他们进行行为矫正(behavior modification)的练习。
研究者教给学生许多可用于塑造自己老师行为的强化方式。这些强化方式包括微笑、进行目光接触,以及在自己的座位上保持笔直的坐姿。学生们也会练习赞扬自己老师的方法,例如,对老师说“我喜欢在老师对学生很好的课堂里学习”。同样,他们也学会通过一些语言来阻碍教师的一些消极行为,例如学生会说“当您对我生气时,我很难好好学习”(Gray etal.,1974,p.44)。这些技巧尽管学习起来非常难,但是最终还是被学生所掌握,而这些孩子们最后就拥有了他们自己的奖赏宝库,从而可以不再受教师的控制。
学生和中立观察者的记录显示,学生与教师之间积极接触的次数显著增加,而消极接触的次数则相应降低。在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反击”的一周前,平均每个学生与教师有8次积极接触和18次消极接触。而在进行了5周的行为矫正后,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接触上升到了32次,而消极接触则为零。
以上实验给教育者的最重要启示为:学生通过对教师实施行为矫正,对自己控制学校环境的能力有了自信。换句话说,影响者本身受到了影响。他们认识到他们拥有一定控制力。在实践层面上,这一研究展示了一种改善人际关系的强有力方式。同时,这一实验也提醒我们,尽管有时并没有被注意到,但我们的行为确实会对他人产生强大的影响。本书作者之一和他的女儿们相处时,这些孩子们对他了如指掌,从而使他总依照女儿们希望的方式来行动,还自认为这是他自己想要做的。这一情形恰好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