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科技 铁器的普遍使用与社会大变革( 二 )


①《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 , 手工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 形成了冶铁业、丝织业、车辆制造、玻璃漆器业等许多独立的生产部门 , 出现了分工越来越细、工艺技术逐步规范化的趋势 。春秋末期齐国人撰写的《考工记》 , 记述了当时官府手工业的30项专门部门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规范 , 反映了当时手工业技术发展的高水平 。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水陆交通的发达和城市的发展 。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军事征伐、文化交流和商业活动 , 扩大了各个地区的联系沟通 。这不仅促使了华夏地区各民族的融合与科学技术的交流 , 而且开阔了人们的地理视野 , 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 , 出现了《禹贡》、《管子·地员》和《五藏山经》等对地理资料进行综合论述的著作 。
“士”的出现与学术繁荣
春秋时期 , 诸侯林立 , 各诸侯国之间的攻伐兼并十分激烈 。各种势力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在夺权斗争中取得胜利 , 都需要舆论上的准备和思想上的支持 , 特别是需要笼络收买社会上的智能之士为他们出谋划策 , 承担处理大量的军政外交事务 。在这种形势下 , 原来由奴隶主阶级垄断文化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制度受到冲击 , 社会上私学兴起 。特别是从孔丘(公元前551-前470年)开始的私人讲学活动 , 使原来被统治阶级垄断的文化知识普及到社会上并不当权的平民即"国人"之中 , 社会上由此产生了一批受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的"士" 。这一大批来自"国人"的"士" , 在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个时期 , 代表各阶级、阶层利益的不同思想学说纷起 。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各持见解 , 著书立说 , 奔走游说 , 互相争辩 , 出现了"■出并作 , 各引一端 , 崇其所善 , 以此驰说 , 取合诸侯"①的现象 , 造成了思想上解放、学术上自由的"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
儒家、墨家、道家、名家以及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年)、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 , 对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他们为了发展自己的学派 , 论证自己的观点 , 实现自己的主张 , 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 都程度不同地关心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 从中汲取某些有利的论据 。他们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对一些自然现象和技术问题进行解释和概括 , 频繁交流 , 彼此辩诘 , 相互补充 , 为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气氛和条件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促进了我国整个学术的繁荣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正值奴隶制鼎盛时期的古希腊一起 , 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 , 同时形成了两个交相辉映的科学文化高峰 , 全面奠定了我国后世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
自然知识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 , 在自然知识方面 , 除前面已述及的天文学、地理学之外 , 数学、农学、生物学、医学和物理学等均有了相当的发展 。
在数学方面 , 我国商代已使用了十进位法 , 有了画圆和直角的工具"规"和"矩" 。春秋时期已可利用筹算进行完整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 并有了分数的概念 。后期墨家提出了几何学中的点、线、面、方、圆乃至极限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