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高考考生心理危机( 二 )


建议:高考后适度的放松是有必要的 , 但是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场合 , 不能失去节制 。有的学生高考后染上不良习惯 , 离开家长上大学更是不能自拔 , 最终被劝退而抱憾终生 。有的学生为了寻求新鲜感 , 约见网友 , 或为了寻求刺激 , 爬山、涉水遭遇意外 , 还有的学生想挑战自己 , 出去打工误入传销组织难以脱身 。
家长可以让孩子去参与一些正规单位组织的团体活动 , 或者组织家庭温馨之旅 , 或者让孩子学一些技能 , 比如开车、做饭等 , 既能填充他的空余时间 , 又可以释放压抑的激情 , 同时为进入大学做一些准备 。
而且 , 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 , 很多大学都会让考生进行入学测试 。高三基本上都是书本上的题海战术 , 高考后可以到图书馆里去充电 , 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考生还可以参加一些公益组织 , 通过做义工、社会实践 , 在与人合作中提升交往能力 , 在遭遇问题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C、情绪暴躁的小丽
案例二:小丽 , 高三复读生 , 前年成绩离一本只差几分 , 个性要强的小丽不听家人的劝阻执意复读 , 去年学习一直很努力 , 考前虽然小丽的情绪有起伏 , 但波动不大 , 而且成绩一直保持在一本线以上 。高考时小丽表现得有些慌乱 , 高考前一晚失眠 , 这让家里人都捏着一把汗 。考试以后 , 小丽一开始尚好 , 但后来经常上网查询高考相关的信息 , 进入一些群里聊天 , 越聊越焦虑 , 后来脾气慢慢变得越来越不好 , 动不动就冲父母发脾气 , 有时候还摔东西 , 父母知道其心里难受 , 但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交流 。
心理专家分析: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 , 焦虑会一点点地放大 , 考后两周是心理问题高发期 。“考得怎么样?”“能考多少分?”“别人考得怎么样?”“能不能上线?”这些问题会一直折磨考生 。虽然高考结束了 , 但不少考生还是轻松不起来 , 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心理高考” , 烦躁、抑郁等情绪接踵而来 。尤其是一些追求完美的考生和复读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 , 更容易放大焦虑 , 家长随意的一个眼神、漫不经心的一句问话 , 都可能点燃“炸药包” , 引发冲突 。
建议:这一类型的孩子心理期望值过高 , 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 遇到一定的情境就会爆发出来 。对待这类孩子 , 家长首先不要火上浇油 , 设置场景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 不要让孩子把情绪憋在心里 , 让孩子去参与一些高强度的释放情绪的活动 , 比如爬山、游泳;或者让孩子去做一些完全新鲜陌生的事情 , 通过转移注意力改善情绪 。
D、内心愧疚的小霞
案例三:小霞 , 女 , 高三艺考生 。小霞文化课成绩不太好 , 从她上高中开始 , 父母就着手为其打算 , 让她考艺术 。母亲为她放弃工作 。舅舅、姨妈也经常来看她 , 高三期间亲戚更是关心备至 。小霞说高考前一天 , 她接到了几乎所有亲人的电话祝福 , 考试时父母、爷爷奶奶全部在考场外等她 。考场上的她无法轻松 , 考完后 , 小霞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 谁也不见 , 爸爸妈妈急坏了 , 只好打热线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