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史料入手,浅析周公辅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礼乐、建制

周公,姓姬名旦,又称叔旦,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武王灭殷以后,还没来得及巩固政权,两年后就去世了。武王之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但成王还是一个小孩子,没有办法控制局面。出于时局的考虑,周公作为兴周重臣,当仁不让的当国辅政,把这副重担挑了起来。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史记·鲁周公世家》
浅析|从史料入手,浅析周公辅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礼乐、建制
文章插图

此时,东方殷商复辟势力以及盟族方国的残余势力,趁机抬头兴风作浪。周王室内部也发生了分裂,趁成王年幼,武王弟管叔蔡叔作乱,同为辅政之臣的召公和吕尚,则怀疑周公有不臣之心,他们不能和周公做到同心同德。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史记·鲁周公世家》
浅析|从史料入手,浅析周公辅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礼乐、建制
文章插图

周公旦在文王诸子中能力是十分突出的,武王在位时,周公旦是武王的左膀右臂。面对武王去世后的暗潮汹涌,刚刚建立的周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有倾覆的危险。在这样险恶的政治形势下,周公辅佐成王平定叛乱,兴立制度,安抚天下,表现出了他的卓越智慧和非凡的政治才干,这一切让周公成为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辅政之臣。提到周公辅政的过程,就不得不提到周公辅政所做的五件大事。平叛:通过东征平叛,挽救了风雨飘摇中恩西周王朝,挽大厦之将倾。武王灭殷商后,为了安抚殷商的遗民,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为殷王,仍然定都在朝歌。武王又分封三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在朝歌周围负责监督武庚。其中管叔鲜在东为卫国,蔡叔度在西为庸国,霍叔处在朝歌北为邶国,史上称为三监。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史记·周本纪》
浅析|从史料入手,浅析周公辅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礼乐、建制
文章插图

周公足智多谋,武王留下他在京师做为宰辅辅佐自己,临死的时候又托孤给周公,让他为首辅辅佐成王。周公排行第四,管叔鲜排行第三,管叔鲜认为自己是哥哥,应当取代周公的位置作为首辅大臣,且武王姬发已死,成王年幼,自己自己最老,因此有了代替成王自立的野心。武庚看出了周王室内部的矛盾,又欺成王年幼,认为有机可乘。他拉拢管叔鲜、蔡叔度,挑拨离间他们和成王、周公之间的关系,又联合了东方的氏族邦国发动叛乱。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史记·鲁周公世家》
浅析|从史料入手,浅析周公辅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礼乐、建制
文章插图

管叔鲜还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言下之意是说周公要篡位自立,借此制造京城的混乱局面,企图浑水摸鱼。在这危急关头,周公临危不乱,他首先坦诚说服了成王和大臣召公等人团结一致,稳定了京师的局面。然后周公亲自整顿军队,率师东征讨逆。在出师之前,周公以成王的名义发布文告,号召臣民团结起来,一起用武力去平定叛乱。这篇著名的讨伐檄文,就是《尚书》中的《大诰》。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史记·鲁周公世家》
浅析|从史料入手,浅析周公辅政五德:平叛、分封、行法、礼乐、建制
文章插图

周公亲政很讲究策略,他秉承了擒贼先擒王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击叛乱中心,打败了罪恶之源武庚禄父。接着诛杀了管叔鲜,流放了蔡叔度,稳定了大局。然后周公乘胜进兵,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平定了东方邦国的叛乱。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馀民。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史记·鲁周公世家》利用重点打击,各个击破的策略,周公先后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安定了东方。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史记·秦本纪》按照《史记·秦本纪》的记载,嬴氏部族在殷商时就在西部边陲,负责替殷商抵御戎狄入侵。到了周公东征胜利后,周公又把参与叛乱的嬴氏部族,迁移流放到西部边疆地区,进一步充实了西部边陲的战力,让善战的嬴氏部族作为周朝的先驱,替周朝阻挡西方戎狄的侵袭。周公这么做,可以达到三个目的:第一,把好战的嬴氏部族调离了东方,稳定了东方局面;第二,利用嬴氏部族,增强了周朝西部边疆的防卫力量;第三,让嬴氏部族抵御戎狄的入侵,缓解了镐京西部蛮族入侵的压力。成王七年二月乙未,王朝步自周,至丰,使太保召公先之雒相土。其三月,周公往营成周雒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史记·鲁周公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