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清朝的“两榜进士”有多牛最高可直接授予“正处级+”官职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的变化。根据清朝的科举制度,获得“举人”身份便拥有了做官资格,而后再经过“定去留”的会试和“定名次”的殿试,才能拥有一生固定的“进士名次”。获得“进士”身份以后,自然也就拥有了比“举人”更广阔的仕途前景。
【 官职|清朝的“两榜进士”有多牛最高可直接授予“正处级+”官职】


官职|清朝的“两榜进士”有多牛最高可直接授予“正处级+”官职
文章插图

在具体的科举考试过程中,于一省举行的“乡试”结果出来后,会予以放榜公示。上榜者,即为通过“乡试”者,即成功获得了“举人”功名。此榜称“乙榜”,亦称“一榜”。成为“举人”以后,除了拥有做官资格,还拥有了赴京参加“会试”的资格,如果能再顺利通过“会试”、“殿试”,便能成功跻身“进士榜”。此榜称为“甲榜”,亦称为“两榜”。


官职|清朝的“两榜进士”有多牛最高可直接授予“正处级+”官职
文章插图




官职|清朝的“两榜进士”有多牛最高可直接授予“正处级+”官职
文章插图

前文已经提及“会试定去留、殿试定名次”,凡通过“会试”的考生,在随后参加的“殿试”中,没有淘汰一说,只有名次的不同。清朝时期的“殿试”结果分为一、二、三甲,其中“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官职|清朝的“两榜进士”有多牛最高可直接授予“正处级+”官职
文章插图




官职|清朝的“两榜进士”有多牛最高可直接授予“正处级+”官职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两榜进士”能获最高官职的记录发生于“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身上,能被直接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翰林院,基本类似于现今的“社科院”,但清朝时期的“翰林院”汇聚社会地位的士人群体,集中了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人物,一般作为朝廷“储备干部”的培训基地。


官职|清朝的“两榜进士”有多牛最高可直接授予“正处级+”官职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