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姜维的“新军事变革”,古文献是这样诠释的:(简译白话文)当初刘备派魏延镇守汉中时,前方只虚设疑兵,主力都集中于外围,魏军轻易攻不进来 。兴势山战役爆发后,蜀将王平之所以能大胜魏军悍将曹爽,就是因为这种军事部署十分正确 。而姜维却认为这样虽然可以防御敌人,但却无法大规模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获取最后的胜利 。所以他接替诸葛亮统领蜀军后,几乎全盘否定了魏延、王平的成功经验,而是用一种新的战法取代了早已被验证的、行之有效的攻守模式 。姜维把自己发明的新战法叫作“敛兵聚谷” 。按姜维的思路,就是等曹军来攻时,故意弃守外围,诱敌深入,然后坚壁清野,大军退守第二道防线也就是汉、乐二城,凭高城深堑抗拒并拖住敌人,使来犯之敌无法再进一步 。一旦敌军侵入,可命小股蜀军做游军不断袭扰之,截断其粮道,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让他不得休息,久之敌必不战自乱 。敌军粮草匮乏,必定难以持久,待他大举撤退时,我蜀军主力倾巢而出,配合游军并力追歼,定可大获全胜 。姜维确定了新的战略思想,并很快付诸实践 。姜维命令胡济守汉寿城,王含守乐城,蒋斌守汉城,为了夯实效果,他又在长安、建威、武卫、石门、临远等地建立军事防御工事,与前线三城互为拱卫、遥相呼应 。
姜维的新战法看似无懈可击,实则有很多硬伤,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他的战略构想似乎和当年那位只善纸上谈兵的赵括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看似完美实则先天不足的新军事思想,主要是由蜀国与魏国之间那巨大的实力差距所决定的,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决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彼时,来自中原的魏军以骑兵为主,而来自西蜀的汉军以步兵为主,论机动能力,步卒哪有骑兵效率高?即便魏军因粮草不济准备大举后撤,靠双腿行进的蜀军哪里追得上来去如风的魏军精骑?军力、装备、速度皆不如敌人,对北撤魏军实施合围、聚歼的战略构想不过是姜维一厢情愿的空想 。
先诱敌深入,再聚而歼之的想法本身没问题,这也是历代兵家屡试不爽的致胜法宝,但彼时的蜀汉相较于强大的曹魏,此举无异于“以兔搏鹰”,基本毫无胜算 。姜维没有算到的是,假如撤掉外围守兵,把曹军放进来,蜀军回撤至第二道防线也就是汉、乐二城据守,此举看似合理,实则等同玩火,没有了战略纵深,实力不济的蜀军就会“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假如汉、乐二城被魏军攻陷,整个防线就会被撕开一道巨大的口子,蜀军屏障一失,无险可守,汉中一带一马平川,接下来的糟糕情形就不难想象了 。
想当年,刘璋再三邀请刘备入川,就是因为盘踞汉中的张鲁发兵侵入西川,西川已经危若累卵 。得汉中者得西川!对于蜀国来说,汉中的战略地位之重可想而知 。
之后发生的事情,证实了因姜维的战略误判,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蜀军的前沿守军尽数撤防汉、乐二城,魏军蜂拥而至,汉、乐二城很快被攻陷,汉中岌岌可危 。
【是因为三国谋士诸葛亮选错姜维致蜀国灭亡吗?】古文献记载,蜀军按姜维的部署,全数回防汉、乐二城 。蜀将王含和蒋斌各率五千人马分守二城 。魏军大将钟会命荀恺、李辅各领一万人马,分别将二城围得水泄不通 。钟会则率魏军主力,绕汉、乐二城而过,径直往西直奔阳安而去 。
在深谋远虑的钟会眼里,汉、乐二城再固若金汤,一旦被围,也不过是两座难有作为的孤城而已 。大军绕过这两个孤立的据点直取汉中,姜维绞尽脑汁布下的防线已经形同虚设,汉中则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到手了 。
- 百日鼠百胜出卖兄弟是因为脑子不好使吗
-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 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权力
- 李治为何能当太子?是因为他本身的才干吗?
- 平常经常吃黄瓜能减肥吗
- 老版三国演义演员表 老版三国演义演员表大全名单
- 为什么会长老年斑 长老年斑是因为这个原因
- 六安瓜片得名瓜片是因为 六安瓜片为什么叫瓜片
- 搅乱三国第一美女竟是她 曹丕对她竟始乱终弃
- 为什么明朝时的倭患最严重?其实都是因为他
- 关于袁腾飞说三国的介绍 袁腾飞说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