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石|吉林发现“长白山人参”石碑 民俗专家曹保明:或为清代行帮或官员所立

刻有“长白山人参”的一方石碑近日在吉林长白山区被发现。专家认为,这块石碑对长白山历史文化特别是人参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据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徐廷介绍,今年7月,他们在长白山北麓发现一方石碑。碑的正面纵向阴刻“長白山人 ”五字,汉字楷书,字体工整。背面墨书两字,漫漶不清,已无法辨认。碑中繁体字“長”和“叅”的简体为“长”和“参”。结合石碑形态、字体特征以及伴出文化遗物推测,考古专家判断“长白山人参”石碑的竖立年代不早于金代晚期,最晚可能到民国时期。
松花石|吉林发现“长白山人参”石碑 民俗专家曹保明:或为清代行帮或官员所立
文章插图

在长白山北麓出土的“长白山人参”石碑(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据介绍,这方石碑为白色大理石质,通体高88厘米。碑体呈长方形,碑首为方首,上部略宽,下部稍微束窄。宽50至45厘米,厚度在11至13厘米之间。底部两端为直角,底部中间有榫头,呈梯形,高度为10厘米,原应有碑座。
6月17日,当地村民在修建“药水泉”水井排水沟的过程中在附近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大部埋藏于地下,仅露出“長”字。安图县文物管理所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专人对石碑发现地点进行了看管,并上报给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7月2日,在安图县文管所所长金哲陪同下,省文物考古所徐廷、石玉鑫进行了现场调查。
徐廷说,这方石碑地点在安图县两江镇白河村西南约520米的山脚下,发现时其大部分埋于地下,地下积水严重,未见明显的文化堆积。同时在淤泥中发现了部分青砖,青砖多呈长方形,宽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有的上面还见有手印痕迹,专家推测应为碑座的砌砖。
松花石|吉林发现“长白山人参”石碑 民俗专家曹保明:或为清代行帮或官员所立
文章插图

【 松花石|吉林发现“长白山人参”石碑 民俗专家曹保明:或为清代行帮或官员所立】与“长白山人参”石碑一起出土的青砖块(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据有关专家介绍,长白山地区是我国野生人参主要产地,历史上人参就是东北地区向中原地区进贡、交易的重要物产。考古专家走访附近村民得知,石碑发现地附近曾经挖掘到过野山参,现在周边仍有山参分布,推测石碑应与长白山人参采挖纪念或交易活动有关。
“长白山人参”碑发现于长白山北麓,东南距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14公里,南距长白山天池61公里。长白山人参是吉林省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2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吉林长白山人参”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长白山人参”碑是人参文化的历史见证,对助力吉林人参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松花石|吉林发现“长白山人参”石碑 民俗专家曹保明:或为清代行帮或官员所立
文章插图

2021年8月6日,曹保明(右)在“长白山人参”碑出土地点考察
为什么会在长白山深山老林里出现“长白山人参”石碑呢?石碑到底是什么人立的?
为解开这个谜,8月6日至7日,我国著名东北民俗专家、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第一时间赶到石碑发现地考察。经调查当地村民并与多位人参专家、书法家交流,他认为,“长白山人参”石碑应该是清代中晚期或民国时朝在该地发现较大野山参之后,朝廷官员或当地行帮“古洞河会所”勒石以记。
“长白山人参”碑发现地在距离两江镇白河村白河屯16公里处的西山下一片非常隐蔽的峡谷当中。两江是长白山腹地的一处古镇,因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头道松花江与富尔江在此交汇而得名。曹保明说,由于两江之地水丰林深,资源充足,自古这里就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过去集中居住和生活着伐木、淘金、挖参、采药、狩猎等特产采集和交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