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于丹毛笔书法水平堪忧,却不修炼自己,真的能够代表中国?
文章插图
鲁迅在《再论文人相轻》中曾经说:\"是文人,他的是非就愈分明,爱憎也愈热烈。\"古往今来,文人一直是人们讨论的对象,颇负盛名者甚多,备受争议的人也不在少数。文人品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功过自有历史评判。作为一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文人,于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其他文人眼中,于丹的专业素养平平无奇,甚至枉称文人。专业书法家曾经评判:于丹的书法有三种陋习:随意、张扬、不练毛笔字。如此低水平的书法,真的能够代表中国吗?
文章插图
随着科普类文化节目《百家讲坛》的爆红,于丹开始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于丹用自己幽默风趣的方式将原本高深莫测的《论语》讲解地绘声绘色,如果文化有生命,于丹就是赋予了文化现代的生命意义的那个人。在国学传播的时代,于丹很好地将传统与现实结合,让文化与市场结合,她是一代人的国学启蒙老师,也曾经是人人尊敬的文化圣母。于丹对于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并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而是多年来积累的过程。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于丹在很小的时候就生活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从小熟读古诗词,练习书法,于丹的一生都与中华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章插图
尽管名声在外,但是于丹的书法水平却一直备受争议。历史学家曾经评价说:\"于丹的书法太过于随性张扬,胆子是不小。\"一时之间,文化圣母于丹的书法被推向了风口浪尖,随意、张扬、缺少练习,还好意思谈国?而于丹的真实水平究竟如何呢?外界评价于丹的书法过于随意,此乃陋习之一。在大多数文人的眼中,不论是传统书法还是现代书法都是一件严谨而肃穆的事情,因此每个下笔的人都必须十分用心。在从政机会并不多的古代,文章是读书人的第一块敲门砖,而书法就是他们的第二块敲门砖。为了抓住出人头地的机会,书法家们必须在下笔之前反复斟酌,确定要书写的内容以及位置等,下笔过程中更是不敢有一丝的懈怠,一笔一划都十分认真。
文章插图
反观于丹,她的书法作品似乎有些随性,没有固定的风格,没有固定的形态,或许在某些人眼中于丹的书法风格多变,但是在严谨的书法家眼中,随意下笔的于丹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于丹的书法作品毫无章法,这也就导致了她书写水平的忽高忽低。随心所欲却无法保证书写的质量,这就是于丹书法的陋习。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文人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或倔强清高,或狂放不羁,显然于丹是后者。传统的文人书法中规中矩,落笔的人将自己所有的感情都倾注于笔端,但是他们会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隐藏在每一个小细节之中,因此传统文人的书法有着一种中庸之美,宁静却充满着力量。
文章插图
于丹的书法不仅与中庸毫无关系,甚至还有着颠覆的趋势。于丹的笔锋十分犀利,感情外放,颇有草书的意味。在传统书法家看来,于丹的字体过于夸张,横竖的长度远远超过正常的笔画,而每一个弯钩的弧度都过于夸张。人们从不排斥在书法中宣泄自己的感情,因此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狂草的诞生。然而名家的狂草都是水到渠成的作品,没有矫揉造作,更没有刻意模仿。于丹的书法确实张扬,然而这种张扬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张扬,这样的狂傲让许多人心生厌恶,没有了美感和自然流畅,书法又如何称之为书法?张扬到令人生厌的地步,这也是于丹书法的陋习。
- 画风!霍春阳:被画坛冠以“霍家鸟”的美誉,将文人画的雅致完美复刻
- 沈周@表现文人在山水中的畅快自由,宋旭《归舟图》
- 毛笔@男子写巨型书法,百斤墨水一次挥霍完,一个印章还需要六人扛动
- 姜怡伶$继于丹之后,又一位“国学大师”被赶下台,网友:她也配叫大师?
- |文人赏石,马来沉香,仿雕太湖石,木雕摆件
- 周汝昌@宋代才女16岁时填一首词,问世之后就名动京城,文人莫不击节称赏
- 文人$余秋雨水平究竟如何?陈丹青的评价略显肤浅,不及王朔一针见血
- 沉香树#文人赏石,马来沉香,仿雕太湖石,木雕摆件
- 诗人@张祜、常建、王安石,三位唐宋诗人题壁诗,书写文人闲情逸趣
- 钢笔书法$宋庆龄钢笔书法真惊艳,毛笔书法能名列20世纪10大女性书法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