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威|为什么今天仍要读杜威?
约翰·杜威
本文图片
作为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 , 实用主义集大成者 , 杜威不仅进一步阐释并发展了由皮尔士创立、由詹姆士系统化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 而且将其运用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伦理、心理、逻辑、科学技术、艺术、宗教等众多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 , 并在这些领域提出了重要创见 。
与此同时 , 杜威也被视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改革者之一 , 他的哲学和教育思想还对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 。
1919年4月30日至1921年8月2日杜威受邀来华 。 杜威见证了古老中国的社会巨变和历史转型 , 并为之所吸引 , 两次延长学术假期 , 到1921年8月2日才离开 。 两年多的时间里 , 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 一共作了两百多次讲演 , 论题涉及教育、文化、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 ,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100年前的今天 , 1921年8月2日 , 约翰﹒杜威携夫人从青岛启程 , 乘船前往日本 , 从此结束了他在中国两年多时间的访问 。 1919年4月30日 , 杜威夫妇从日本乘船抵达上海 , 开启了他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学术历程 。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 , 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 一共做了两百多次讲演 , 论题涉及教育、文化、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 , 不仅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 更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不断现代化的持久资源 。
诚如胡适所言:“杜威先生虽去 , 他的影响永远存在 , 将来还要开更灿烂的花 , 结更丰富的果 。 ”
本文图片
杜威
著作
本文图片
《杜威在华学谱》
顾红亮 编著
01
一份杜威在华活动的学术性断代年谱 , 合理可靠地“诠释”杜威访华的场景与面貌 。
整理“杜威在中国”的文献 , 不仅有技术层面的考量 , 如时间范围和文献范围的划定 , 而且有主导原则的考量 。 这涉及两个问题 , 如何对待资料的“全”与“不全”?如何研究性地驾驭和使用资料?如何看待日常生活的资料?
本书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些问题:第一 , 在搜集“杜威在中国”的档案文献方面 , 本书并不求“全” , 而是求“有价值之全” , 有利于掌握杜威在中国的学术性的日程安排线索 。 第二 , 本书并不求“罗列”资料 , 而是求“诠释”事实 。 本书“诠释”的大多数是关于杜威的学术行踪的事实 , 有出处 , 有评价 , 有对照 。 第三 , 本书作为学谱 , 自然关心杜威在中国的学术性日程安排 。 但不限于此 , 杜威的学术行程和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
本文图片
《杜威著作精选》(11种)
约翰·杜威 著
02
一百多年来 , 纵观西方思想学术发展史 , 杜威的影响不仅没有成为过去 , 相反 , 随着上世纪后半叶的实用主义复兴 , 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 。 诚如胡适先生所言:“杜威先生虽去 , 他的影响永远存在 , 将来还要开更灿烂的花 , 结更丰盛的果 。 ”在中国 , 杜威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 。 只是在不远的过去 , 国人才终于摆脱了非学术的干扰 , 抱持认真严肃的态度 , 正视杜威的学术价值 。 于是 , 才有了对于杜威著作的深入研究和全面翻译 。
- 95后|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言不合就离职?3个95后职场人告诉你真相
- 大学生|为什么很多企业拒绝招收三本生?并非是学历歧视,背后原因很真实
- 称呼$“官人”是什么意思, 宋朝女子为什么要称呼丈夫为“官人”?
- 故宫|为什么故宫的工作人员每次开门都要喊一声“我进来了”
- 约翰·辛格·萨金特@美国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油画人物作品欣赏
- 随笔|我为什么写作?我为谁写作?
- 大学生|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都混得很差?知乎高赞回答
- 职业教育|陆喜梅:日夜打工没了魂,你为什么讨厌上班?
- 生肖|我为什么敢生三个娃?
- 禅宗!为什么说山水画创作思想,诠释的是禅宗的法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