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辛弃疾的一篇封神之作,随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开篇出手不凡
年少时,每次提到辛弃疾,心中便扬起一股豪情。千年文坛里,能“马上定乾坤”的文人不多,辛弃疾就是其中一个。率50多人闯数万人敌营,确实非一般人能为。
文章插图
人到中年,再读辛弃疾,却是满满的心疼。曾经站得越高,摔下来时越觉得疼。辛弃疾一生都想着上沙场,可只有年少那几年他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此后那双本该持剑的手,便只能拿起笔,抒写心中的万千愁苦。
文章插图
晚年的辛弃疾是让人心疼的。他和陆游一样,至死都无法放下心中大志,却长久得不到重用。65岁那年,朝廷终于打算北伐了,他也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被任命为镇江知府,这可是江防要地。可是这个知府越当他越担忧,他的诸多建议都没有被采用,这让他百感交集。第二年,他登上镇江北固亭,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文章插图
这是辛弃疾的一篇封神之作。明代大文人杨慎认为,这是辛弃疾写得最好的一首词。宋、明、清及近代众多文人,都对它推崇备至。全词随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如今它也已经被选入高中课本,是要求全文背诵的篇目。
词的上阕,开篇就出手不凡,有响彻古今之势。可是在这大气这下,却藏着淡淡的忧愁。千古江山依旧,却早已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物。起句就起得很高,如劈空而来,可见辛弃疾登上高亭时,已是感慨万千。
文章插图
接下来,词人写从高楼上远望时,看到的景色,这部分内容是虚实结合的写法。曾经的舞榭歌台,和那些牛人一起,都在风雨中逝去。现在北固亭下,只能看到斜阳下的凄草,那普通的巷子里,别人说是寄奴刘裕住过的地方。要知道,这里当年可是他指气吞万里,指挥金戈铁马之地。在这部分的描写里,词人通过过去与眼前之景的对比,让眼前之景充满了沧桑感。
文章插图
词的下阕,先用回忆起句。元嘉帝的草率,最终落得个仓皇而逃的结局。43年前,烽火弥漫扬州路的情形,依稀就在眼前,神鸦、社鼓,不堪回首。写到这,词人发出了最后一叹:有谁会来问,廉颇已老,还能身健食饭否?
辛弃疾以廉颇自喻,既是表达自己像廉颇一样,虽老却不改初心。但其中也带着伤感,无人来问廉颇是否还身健,其实就是指朝廷忽视了自己,不肯真正地重用自己。至此全词落笔,从大气磅礴的起句,到令人心疼的落笔,每一句都写满了辛弃疾爱与恨。他爱着这片土地,恨南宋的没落,恨朝廷的不争气。
文章插图
【 封狼居胥|辛弃疾的一篇封神之作,随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开篇出手不凡】纵观这首词,之所以会被后世捧为神作,除了字句上的精准,意境上的高妙,更重要的是它句句都发自肺腑。在这首词里,我们似乎能想象,在镇江的那座名亭上,66岁的辛弃疾那孤独的背影,那满是忧愁的眼神,那不甘的表情。很多人说正是因为朝廷不重用他,才让词坛多了一位高手,不然他也没那功夫写600多首词作。或许,这正是词人不幸,词坛之幸吧!
- 焦釜&为表达“我好穷”,苏轼辛弃疾都写过大作,前者实惨,后者太调皮
- 马如飞#一首词里写下9个“愁”,能让苏轼笑哭,远不及辛弃疾的一句吐槽
- 宋宁宗#大宋“莽夫”辛弃疾,活着不能征服敌人,死后就征服敌人的后代
- 辛弃疾#这首千古名词, 最后两句无人不知, 写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 辛弃疾#此人写过一篇经典诗词流传至今,他写文章说皇帝是软蛋,他是谁
- 鸣蝉&辛弃疾一首《西江月》,写出了乡村夏日夜晚景象,农村孩子都见过
- 时之路#小寒时节,梅花清绝而生,一阙梅花词,感受辛弃疾与梅花的情缘
- |诗词丨为什么说:“少不读苏东坡,老不读辛弃疾”?
- 辛弃疾@秦始皇霸气的一首诗, 仅仅最后一句, 2200多年无人能超越
- 悲壮@辛弃疾送别好友后,写了一首悲壮慷慨的词,传唱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