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书画家刘南平的“融容之道”
“吸收各种艺术的养分,把诸般艺术施于一艺,这一笔下去就丰富多了。”
时隔五十余载,扬州市国画院名誉院长刘南平仍然好奇,当年读小学的自己是如何看画看得“出了神”。
文章插图
那天放学后,他看见文化馆的老师在作油画,画面上56个民族的人物面孔鲜活,簇拥着毛主席。刘南平背着书包呆呆看着,竟忘了回家吃饭。“当时看到这幅《各族人民大团结》,觉得这位老师太了不起了,太神奇了,我要是也能画多好!”自那天起,刘南平总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涂涂画画。
从扬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刘南平先在扬州漆器厂从事漆器工艺创作设计,后赴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再回到扬州国画院工作,一路学艺、授艺,从书法篆刻、国画、版画、壁画、漆画到漆器工艺、环艺雕塑等,广有建树。他一直保留着从小对艺术的那颗“好奇心”。刘南平说:“对艺术的追求,一定得发自内心。这是一种‘自觉’”。
文章插图
“讨百家米,煮一碗粥”
“要写好字,字如其人”是父亲从小对刘南平的教导。从小学开始,刘南平每天早晨起床后先练毛笔字,写50个正楷,再洗脸刷牙、吃饭上学。
多年的书法积淀也滋养着刘南平的绘画。在他看来,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是相通的,融诗、书、画、印一体更是中国文人画的表达方式。刘南平解释道,“书法的笔墨、线条,讲究用笔意趣,而中国画里又有书法的笔意。这正是古人认为‘书画同源’的意义所在。”
原扬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美林认为,刘南平的绘画带有一种“书写性”。“刘南平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他的绘画中体现了书法线条的质感,这使他的画有别于其他画家的作品。”
文章插图
在扬州工艺美术学校,刘南平主修工艺美术,学习西方立体造型,经常和泥巴、石膏“打交道”。在校的系统教育让他早早感知到东西方不同的绘画语言。因此在从艺道路上,刘南平不断追求着两种语言的和谐交融。西画的“写实”和中国画的“写意”尤其体现在他的人物画中,西画的造型能力和中国书法功力一气呵成的线条共同赋予了人体独特的美感与诗意。
在刘南平看来,漆画是最能融会中西艺术的典型画种。“中国的漆艺历史悠久,到汉代就已经很成熟了。漆画包容性很强,各种绘画语言如油画的、版画的、水彩的、工笔的、工写结合的、抽象的具象的……都可以体现。”1986年,刘南平凭借作品《大自然一万 物之母》获得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漆画展最高奖。
文章插图
“如果只是用中国的材料、手段来服务西方造型,那其实还是在画西画。我希望把中国和西方的艺术‘打通’,用中国绘画的审美理念,借鉴西方造型、色彩的能力,来丰富我们的作品。”刘南平说,“有句话叫“讨百家米,煮自己一碗粥’。吸收各种艺术的养分,把诸般艺术施于一艺, 这一笔下去就丰富多了。”
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刘南平自幼读诗、习书,倍受父亲传统文化艺术修养的熏陶。“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是沁人到骨子里的,是不会丢掉的。”刘南平认为,艺术家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也要感知时代脉动。“继承传统不是活在当代还重复古人的东西。每个时代的画家要把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文化特征表现出来,要有时代烙印。只是这样才能给后人留下新的文化遗产。”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扬州$杜牧最经典的一首诗, 也是我读过形容女子最美的一首诗!
- 书画家$京门大墨村书画院迎新春创作笔会在京圆满举行
- 香光寺#2021辛丑金秋江苏书画家南通州采风行
- 意境|林下风度
- 中国民主建国会&书画家赵永甲——笔墨所到、酣畅淋漓、蔚为壮观
- 月季|唱和修禊的“扬州八怪”
- 王志明&军旅书画家王志明最新作品欣赏--立骨传神 如琢崖刻石
- 赏析!「翰墨名家」著名书画家魏伟国艺术作品赏析
- 兴平!中国当代书画家窦文海——笔走龙蛇 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