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请柬怎么写( 三 )


②符:凭证,标志 。《文选》符作“表” 。
③托:托身,立身 。④憯(cǎn,惨):通“惨” 。
⑤诟:耻辱 。⑥刑余之人:受刑后得到余生的人 。
特指受过宫刑的人,或虽非受刑而被阉割的人 。⑦这句《汉书》原作“非一也”,此据《文选》增“世”字 。
⑧“昔卫灵公”两句:据本书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载,孔子在卫国时,有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游,让宦官雍渠同车陪侍,让孔子乘后面的一辆车跟随,招摇过市,孔子认为是一种耻辱,于是就离开卫国,到曹国去了 。这里说去卫适陈,所记不同 。
适,到……去 。⑨“商鞅”两句:据本书卷六十八《商君列传》载,秦国贤者赵良认为,商鞅是通过宦官景监的推荐才见到秦孝公并被重用的,一开始名声就不好 。
所以这里说“赵良寒心” 。⑩“同子”两句:据本书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载,汉文帝乘车外出,让宦官赵同在车中陪侍,袁盎伏在车前直言谏阻,文帝只好让赵同下车 。
赵同,原名谈,司马迁为避其 。
3. 古代是否有请柬 有啊 。
旧时订婚,由男女家写明订婚者姓名、生辰年月、家庭身份等,互相交换的柬帖 。
从前的喜帖/结婚请帖称为「团书」,相传是周公六礼书之一,「团书」是在过大礼后,公告给亲朋己订婚的书柬,并请他们出席婚宴,这一种古时的喜帖/结婚请帖的写法 。
今天在喜帖内容/结婚请帖内容上经常被引用的诗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实源自《诗经.击鼓》,内容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首句情感激越,诗人誓言与对方长相厮守,死生与共,永不分离 。但是在结婚这事上说到「生与死」似乎并不恰好,所以在内容/结婚请帖内容上一般只会用上第三、四两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现二人对于结为夫妇的承诺和期盼 。
请柬者,释庄重之礼也 。古,礼之繁,婚之燕尔、殡之回龙、迁之轮奂、分家之调鼎哉,皆需请柬传情达意,乃文雅之举也 。请柬原曰请简,纪事以简,时久矣 。简,片窄长,大多竹木制,细分之,竹为简,木为牍 。唯面之限,故精;唯篆之难,故珍 。简牍连以成册,礼仪所用,常载祝福吉祥之语,至魏晋,则为短小信札之用 。纸泛,取简牍之位,则短小信札渐曰柬,请简亦曰请柬也 。
今,中华之礼亦重,众典礼、仪式、活动及会议,请柬之必不可少,意表事之重、主之诚也 。今之请柬多纸也,纸柬虽易成,然减事之庄重也,亦不珍贵,减纪念之意也 。请柬归于初,纸易得,简难之,然其意表庄重,观亦典雅 。阅之,客必深感礼之古往今来,事毕亦珍之不弃也 。礼,续也,礼之释,请柬归于请简,源远流长也 。
结婚请柬在中国由来已久,形式有直有横,颜色多为大红色 。内文撰写的方式到今日依然大至相同,有一套俗成的礼仪用字 。较特别的是日期通常会印上两种日期,一种是农历日期,一种是公历日期 。此外,有些家庭也会印上祖父母辈的姓名 。
中国清朝的结婚请柬称为团书,是结婚时的周公六礼书之一,当男子向女方家订婚成功,就会印制团书告知众亲友 。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员外道:‘妈妈,十三日是我寿诞,可做一个筵席,请亲眷朋友闲耍一日,也是一生的快乐 。’当日亲眷邻友主管人等,都下了请帖 。”
《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话说 武正字 那日回家,正要回拜 邓质夫,外面传进一副请帖,说:‘翰林院 高老爷 家请即日去陪客 。’”
丁玲 《母亲》二:“过了几天,程 家忽然来了请帖,帖尾上只写着‘ 程本于 ’,她们就都猜定是他们二嫂子从娘家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