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经典读物——《西游记》是我读的第一本书 。它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 以及生动的人物刻画 , 无不吸引着我 。孙悟空勇敢、忠诚、威力无穷 , 也使我对他充满了仰慕之情 , 他也成为了我儿时的偶像 。
不过如今 , 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 , 当我重新诵读这部经典时 , 又有了些新的想法与疑问 。
沙僧只不过打碎琉璃盏 , 就要下界受罚 , 而神仙的坐骑纷纷扰乱人间 , 竟还可以回到仙界 , 为什么?难道就因为它们都有个足够大的“后台”?这说明了什么?
我想 , 一方面是体现了佛家道义 , 佛家的法力无边、大慈大悲 。另一方面 , 也正是讽刺了当时政府的风气!讽刺了当时的官僚制度 。唐僧好似皇帝 , 孙悟空是掌政大臣 , 一人之下 , 万人之上 , 即使有再大的能力 , 也只能就是这个样子了 , 没有“升职”的空间 。而那些作恶的坐骑们好似社会的恶霸 , 因为身后有强大的后台 , 所以就可以无恶不作 , 即使是被发现了其所作所为 , 照样可以活得很舒坦 。我想作者正是借助这样的比喻 , 表现了自己对社会的不满 。
再谈谈悟空的成长史吧 , 一开始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 享天地之精华 , 后来又被高人收为弟子 , 学习法术 , 再到后来王母娘娘的一路扶持 , 护送唐僧是观音的教诲、众仙家的帮助……这一切好像都是机缘巧合 , 促使悟空成为一名英勇、法理高强的神猴 。我想 , 假如其中这任意一环出了差错 , 孙悟空也必然不会像今天这样神气 。这也正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吧我想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 如果没有“高人”扶持 , 即使再有才 , 天赋再高 , 到最后也只不过是归隐山林 , 过上山水田园般的生活 , 为后人留下一些经典诗作罢了 , 显出自己的豁达 。
另外 , 基本每次打败敌人 , 很少靠孙悟空的单打独斗 , 更多的是请求仙家们、观音前来相助 。难道这只是想说明佛家的伟大么?只是想说明团结就是力量?显然不是的 。我想 , 作者更想表达的是当时社会的状态 , 要想办大事 , 就必须得有上层阶级的社会关系 , 否则门都没有!
《西游记》这部经典 , 看似只是对故事、人物的描写 , 却隐含了如此深刻的社会意义 , 或许我的理解有所偏差 , 但我相信 , 这部经典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所挖掘、学习的东西 。
4. 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读后感 , 顾名思义 , 就是读了一本书 , 一篇文章 , 一段话 , 或几句名言后 , 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 , 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 , 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
所谓“感” ,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 , 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 , 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 , 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 基本属于议论范畴 , 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 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