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民俗评价( 四 )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 。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 。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
蒙古族的服装也各具特色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 。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 。
不同颜色各有象征袍子的颜色,男子多喜欢穿蓝色、棕色、女子则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蒙古人认为,像乳汁一样洁白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多在盛典、年节吉日时穿用;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红色是像火和太阳一样能给人温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时大多穿这样颜色的衣服 。
参考资料:杨韫熙原创
6. 对春节习俗的看法 对于现代人来说,传统的春节民俗文化已经不那么熟悉了 。
很多人担心现代人的春节活动趋向简单、实际,会造成传统的民俗文化的流失 。寻找失落的年味所谓年味淡了,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 。
如今,每到过年时分,人们会在内心不由自主地把眼前过年的情景进行“时空切换”,于是旧时“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那种强烈希冀,那种“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的倒计时氛围不在了 。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因全身心操办年节而提起来的心劲没有了,浓浓的年味,自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物质基础” 。
旧时所谓的年味,主要体现在到处洋溢着一种拜亲谒友的浓浓氛围,可如今,挂个电话,发个短信,所有的亲情表达都能“搞掂” 。而新流行的种种“都市文明”元素,不仅难以营造出一种旧时过年的文化氛围,更难以承受传统年文化的传承重任 。
年味像固化的山年俗像流淌的河亲情的期许、路途的拥挤、商场的人流、饭店的忙碌……不是年味是什么?“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包含了诸多的精神涵义:团圆,欢庆,祥和,平安 。”民俗专家冯骥才说,年味淡论者,只是谈一些传统年俗的式微,错把年俗当年味、过年的样子当过年的内核,混同了春节符号的诠释形式与春节符号的人文内涵 。
或许,这样的理解更接近事实:作为春节人文内涵的年味,像座固化的山,不为沧桑之改而移;作为春节装点的年俗,像条流淌的河,随斗转星移吐故纳新;它们的内在关系则是,河绕山流 。不是年味在淡,而是年俗在变 。
【怎么写民俗评价】

怎么写民俗评价

文章插图